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阮少文 发表于 2009-9-3 22:45:07

让我想起最心酸的“公车私用”

日前,一组曝光湘潭大学门口大量公车送新生上学的图片在网上热传。照片显示,湘潭大学门口简直是公车大聚会,从公检法用车到国土、卫生监督用车,甚至血防专用车,无所不有,如此大规模的公车私用令网友纷纷“拜服”。(《广州日报》9月2日)
    如果说前几天媒体曝出的“七位亲人携十箱行李护送大学新生入学”的新闻让人震惊,那么湘潭大学门口豪华的“公车送学团”更让人的心底平添一丝愤怒。但这“愤怒”只是一瞬间的,冷静下来之后细细咂摸,我们真的有那么“愤怒”吗?开着公车送大学新生入学的“壮观”场面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曝光了,虽不能说这样的场面比比皆是,但普遍之极却是不可否认的。值得欣慰的是,对于司空见惯的“公车送学团”,公众的神经还没有“麻木”,即便是一瞬间的“愤怒”,那也证明公众对“公车送学团”背后潜藏着的社会不公保持着警惕。
    不妨把“公车送学团”的范围扩大一些。用公车送孩子上学的何止仅仅发生在大学开始之时呢?从幼儿园到小学,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用公车接送孩子的事情恐怕并不鲜见。之所以不被人关注,无非是因为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普遍地连媒体也难以找到“新闻眼”对其进行关注。当然,更多的人都还是平民子弟,普普通通地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偶尔,会有比较极端的事例涌入眼帘,让人不免心生感慨。

在浙江宁海,有网友发现一位保洁女工用垃圾车送孩子上幼儿园。记者用极为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这番场景:一辆人力三轮垃圾车慢慢向前移动,踏车的是一个女人,车上还载着一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个女人向前弓着背,用力地踩着车。路过路边的垃圾箱时,就停下车,把垃圾箱里的垃圾非常小心地倒在垃圾车的一个角落里,尽量不让垃圾碰到女孩。女孩表情非常恬静,尽管身在垃圾堆中,却丝毫没有鄙弃之感。女工将垃圾倒入车内时,女孩就一脸平静而又懂事地侧身让一让,随后继续怡然自得地笔直地站在车上,像一朵红玫瑰……这位女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女儿坐公交车上学,一天就要4元钱,一个星期就是20元,一个月就得80元。能省则省,所以,她经常用垃圾车接送孩子。(《钱江晚报》6月2日)
   与那些豪华公车送学团相比,这是最让人动容的“公车私用”。没人谴责,有的只是心底的一抹悲凉。
    这段时间,“富二代”“贫二代”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贫二代”成为高校BBS上的热门词汇,很多“贫二代”毕业生们在讨论着如何在“拼爹游戏”找工作中弱中求胜。找工作的艰难和无助使得没家庭背景没社会资源的毕业生们不得不开始调侃“拼爹游戏”,“拼爹游戏”不是一个光彩的词汇,但在当下的现实里它确确实实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其实,这有什么可拼的么?从刚刚入学时“公车送学团”的阵容来看,一开始“拼爹游戏”的胜负便已知晓,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
    从“公车送学团”到“拼爹游戏”,基本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我们就可以体味到世态人生。当“权力、资源、背景、关系”等等这些丝毫不能与“贫二代”发生关系的词汇,深深扎进我们心里的时候,仅仅愤怒是无济于事的。消解阶层对立的情绪,缓解贫富分化的差距,畅通阶层流动的渠道,这些宏大的命题不是你我这些平凡人所能解决的,最多,我们只有理性的建言。然后,我们开始耐心地等待。等待“公车送学团”的消失,等待“拼爹游戏”的结束,等待世相人生中幸福的降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我想起最心酸的“公车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