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阮氏字辈的来历
红安阮氏字辈的来历阮化植字辈,名字中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红安是湖北黄岗市的一个县,“红安阮氏”不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是以红安为源头的一支跨县跨省的阮氏一派。红安阮氏始祖“贵卿公”(后人尊称铜头将军)元朝时落户湖北黄安(后改名红安县)七里坪,至今近七百年,已传二十八九代。其后裔集中居住地分布在湖北的红安、麻城、新州、黄陂、大悟;河南的新县、光山、商城等,另有不少小支散居遍布华中、华东、西北各省。1997年续谱时统计人数三万多,2013年河南商城阮氏续谱时又增补几千人。这么一个几万人的”红安阮氏”沿用了一套什么字辈呢?从第十六代起,字辈是这样排序的:(16)远(17)方(18)徵(19)泰(20)永(21)观(22)成(23)祥(24)景(25)从(26)先(27)志(28)福(29)善(30)荣(31)昌这十六字寓意深刻且郎郎上口,在"阮半边"的红安县家喻户晓,不但阮姓会背,外姓人也会背下来。那么这十六字出自谁之手呢?让我们穿越时空三百年,回到康熙年间去认识一个叫阮之铨的儒土阮之铨,字东衡,红安阮氏第十四世孙,红安县(觅儿镇柏林湾村)波塘湾人。生于明崇祯丁丑年(公元1637年),八岁时丧母,同里张公前来吊孝时见其眉目清秀.神采俊越,张无儿,有心出对试曰:“天果无知甘伯道”,之铨上前应声曰:“神如有佐愿商瞿”。惊其之余张公答应将女儿许配与他,并对这半子如己子一般。长大后,他能博览群书,记在腹中经纶甚多。乡间名人以文会友,在众杰出人才中位居第一。但在科场多次受挫。他常以命运不佳悲伤,应科考念头淡薄。四十岁时,族人忧伤惋惜其才,忿恨他不被赏识,强迫他起来应府试:或许我早晚获官府尊重,赞叹才能,调拨其试题与文予我。终未成功。他因此坚定自信命运,于是作告别文辞道:“几度韶光柳色青,草塘处处动蛙声。四时最好惟三月,一夜多思是五更。北岳文移辟孔德,南村诗放快渊明。自知田舍非吾辈,终守残书不为名。”他住波塘湾,因村大人多,喧哗纷乱,选择地址于死人墓旁废田数亩,建房数间,宁可朴实不可华丽,旁植柳树椿树,以恬淡自我立誓,大笑自夸,凡辈俗人纷乱奔竞劳苦搅扰,没一人心中怀藏春光。于是出外教授生徒,手不停写批语。冬天即回家,设置经史数卷,研习精微,探究深奥。此时他丧妻,有人为他考虑再娶。他说:“我虽没年老,有三儿子,功课以横贯经书、较量技能,以天真为乐,穷尽我岁数足矣。因此孤灯面对古籍,上与古人为友,不知疲倦,边走边吟咏自我满足,不求显达,时人称他为隐君子。康熙乙未年临终时,嘱咐儿子步五(名时佐)说:“我有隐逸句子传下,可要爱惜储藏它,无使蛀蚀腐烂。我夙有志于谱,奈少时蹉跎,今耋老未逮,贵卿公传世一十五代,‘时’字派后不清,今口撰十六字派行以俟续谱者登梨枣垂后昆,我殆将见先人于地下瞑目。”之铨公逝世时是康熙54年,没等到两年后的康熙56年修谱。当他儿子时佐将那十六字派提交编委,众人看后齐声叫好,未作任何修改随谱公布于众。这十六字就是上面所列的:远、方、微、泰、永、观、成、祥、景、从、先、志、福、善、荣、昌。由于这十六字寓意深刻,且哴哴上口,很快家喻户晓。虽修谱时之铨公己逝世二年,但族人一致拥戴将他列入康熙56年修谱名目(编委)。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起至今,这字辈一直延用,现己有“福”字辈(28世)问世。一百九十年后的光诸三十三年(1907年)续修宗谱时,以阮永诚(厚土湾人)、阮泰乾(金家湾人)、阮永超(扬家田人)、阮泰煦(田铺湾人)等为首的修谱人又续派如下十六字:(32世至47世)家、传、忠、孝、道、庆、明、良、承、宣、保、定、德、裕、乃、康。见下图(源自光绪三十三年黄安阮氏宗谱)二零一八年九月廿日二稿于汉口咏怀里字派是寻根问祖的一个重要关键,我们应该好好的把老一辈的智慧传承下去 {:1_14:} {:1_14:} {:1_1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