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武汉阮化植 发表于 2013-3-28 15:54:08

阮氏文化简介(一)

本帖最后由 武汉阮化植 于 2013-3-28 15:56 编辑

阮氏文化的起因——
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         阮氏文化彰显于魏晋,繁荣于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时期。建安时期即公元196——220年,是汉献帝年号。建安文学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魏国为主,其代表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阮瑀、王粲、徐干、陈琳、刘桢等。他们继汉乐府之后,第一次掀起诗歌高潮。阮瑀,敦公之子,字元瑜,生卒约169——217年,陈留尉氏人,曹操辟为司空军谋醉酒,管记室,后为仓曹缘属。他善作书檄,又能诗。明人辑有《阮元瑜集》,著名的檄文《为曹公作书与孙权》铺张扬厉,纵横驰骋,文章多用排比对偶句子,表现了散文驱向骈文发展的倾向性,具有纵横家的气慨,体现了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如《驾出北廓门行》:“驾出北门行,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谁,‘何为乃如斯’?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枝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弃我于此间,穷厄岂可赀?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正始文学在文学上有巨大贡献,代表作家阮籍、嵇康。阮籍(210——263年),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阮瑀次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与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称为“竹林七贤”。他与司马集团有矛盾,篾视礼教,常以“白眼”对俗士,“青眼”对贤士,常用醉酒的办法保全自已。在哲学上,他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达庄论》)。又云:“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他在《通老论》中主张“自然”和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做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其诗专长五言,有《咏怀》80余首,表现嗟生忧时、苦闷彷徨的心情,对黑暗现实多有讽刺,辞语隐约又善工文。他作过15天东平太守,时诗颂曰:“阮籍为太守,骑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为清风。”嵇康之死,他心中十分痛苦,“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将无可发泄的痛苦寄予诗歌和引吭长啸之中,后人雅称他长啸之处为“啸台”。他有诗云:“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惟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徊徘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绪焕)

                  文兴陈留
       东汉末,曹魏初年,阮瑀凭着他的文才奠定了阮氏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其后子孙繁衍,名人辈出,使得陈留阮氏成为轰动一时的大家族。魏晋南北朝时期,见于史籍的阮姓人物几乎都出自于陈留,阮瑀生有二子:长子熙,武郡太守;次子籍,晋步兵校尉。阮熙子咸,始平太守。阮籍子浑,太子庶子。阮咸二子:瞻,太子舍人;孚,丹阳尹、镇南将军、广州刺史。阮籍从祖略,齐国内史;阮略子觊,汝南太守。阮觊二子:放,交州刺史;裕,东阳太守。阮放子晞之,南顿太守。阮裕三子:傭,州主簿;宁,鄱阳太尉;普,骠骑咨议参军。阮傭子歆之,晋御史中丞。阮宁二子:腆,秘书监;万龄,宋湘州刺史。阮普子长之,历任平越长史、东莞太守、尚书殿中郎、武昌太守、临海太守等职。阮籍之从子修,太子洗马;种,平原侯。另外阮瑀的同族、东汉名士阮谌的后代也世居陈留,留名青史的有其子阮武,字文业,学识渊博,为人豁达,官至晋清河太守;阮武弟炳,字叔文,精通医术,撰有《药方》一部,官至河南尹。阮炳子坦,字弘舒,官至晋太子少傅、平东将军。阮坦弟柯,字士度。曾被选为晋濮阳王文学迁领军长史,卒于任上,西晋重臣王衍当时任将军,史传“哭之甚恸”。几乎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凡是见于史书记载的阮姓之人,几乎都出自于陈留阮氏;而这一时期见于史书记载的每一个阮姓之人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陈留阮氏成为当时人人羡慕的名门望族,历史上的阮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从这一时期阮姓之人的有关记载来看,其籍贯虽仅限于陈留一地,但其为官的人数、地域和活动范围与秦汉时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为官者的数量大超过了前一时期,从以上所罗列的阮姓人物就可一目了然。其次,此一时期阮姓人物任职的地域已从河南一省扩大到了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及今越南地区,并且南方的人数远远多于北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晋南北朝时期,阮姓之人在广东、广西两省以南、越南中部以北地区即交州任职的就有数十人之多。
       在阮姓人口数量迅速增长、阮氏宗族日益兴旺的同时,阮姓之人的文化水平也达到了历史时期的最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蝉联相继,“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遥相辉映,二者都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其子阮籍和孙子阮咸又占了“竹林七贤”中的两位,留名青史的文坛巨匠中,阮氏一族就有三人名列其中,可以说祖孙三人占尽了魏朝文坛的风流。此一时期阮姓之人留下来的著作也颇为丰富。见于《隋书•经籍志》记载的阮姓人物的文集就多达39卷。主要有《阮瑀集》5卷、《阮籍集》10卷、《阮种集》2卷、《阮侃集》5卷、《阮浑集》3卷、《阮瞻集》2卷、《阮修集》2卷、《阮放集》10卷。而著名的目录学家阮孝绪一人的著作就有四种122卷,分别是《文字集略》6卷、《正史削繁》94卷、《高隐传》10卷、《七录》12卷。此外还有阮武《阮子正论》5卷、阮炳《阮河南药方》16卷、阮侃《摄生论》2卷。同时,阮姓之人在艺术领域,尤其是音乐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早在东汉末年,阮瑀的音乐才华就已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史书记载他“善解音,能琴鼓”,传说他曾为曹操高歌自度曲“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恐怕也不是纯粹的无稽之谈。他的孙子阮咸及阮咸之子阮瞻、阮孚都是魏晋时期有名的音乐天才。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常常与亲朋知已在一起欢宴畅饮,抚琴高歌。阮瞻也擅长弹琴,且琴艺高超,声名远扬。常常有很多人慕名远道而来听他弹琴。阮孚于永嘉战乱之后,曾应东晋明帝之诏,为迁移江东的新政权制礼作乐。因此,称之为音乐世家一点也不为过。相传阮咸还创制了一种形态略似月琴、柄长而直、四弦有柱的琵琶,并常用它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琵琶叫阮咸,也简称阮,在古代正史的音乐志中,常常会看到有关阮这种乐器的文字。直至今天,在我国的民间乐器中还有一种叫阮的三弦琴,并且分为小阮、中阮、大阮、低阮四种,这种阮,通常用拨子或假指甲演奏。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安阳北)中,又号“邺中七子”。
       阮 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商城阮成文 发表于 2013-3-29 06:44:05

{:soso_e179:}

阮汉先 发表于 2013-3-29 06:48:49

{:soso_e142:}

合肥阮永华 发表于 2013-3-29 11:52:16

{:soso_e179:}

阮万涛 发表于 2013-3-29 12:01:30

本帖最后由 阮万涛 于 2013-3-29 12:05 编辑

{:soso_e179:}化植大哥知识渊博!

阮志坤 发表于 2013-3-31 07:25:09

{:1_17:}{:1_14:}

武汉阮化植 发表于 2013-3-31 09:04:33

阮万涛 发表于 2013-3-29 12: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化植大哥知识渊博!

本文是收集转载的,并非我作。
挖掘,学习,宣传、继承,发扬阮氏文化是每个阮氏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阜阳阮俞古 发表于 2013-3-31 15:18:17

邺中七子皆奇才,元瑜更善作表章;
孟德烧山求贤急,司空祭酒逼出场;
陈留阮氏作檄文,魏武征战威名扬。
马上具书与韩遂,操难增损保原样。

阮寿雄 发表于 2013-4-2 07:42:36

{:soso_e181:}{:soso_e179:}

闻名商贸 发表于 2013-6-8 22:15:14

{:soso_e179:}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阮氏文化简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