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西部之剑 发表于 2013-6-10 10:13:32

阮国同时期之密须古国遗址

本帖最后由 西部之剑 于 2013-6-10 12:00 编辑

2004-11-21 10:55:01 作者:晚报记者唐光明


  近日,记者在灵台县采访时有考古专家介绍,灵台发现了密须古国遗址,并做了初步探掘,从出土文物看来,密须国建国年代可能比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还要早。
    灵台县博物馆长王忠学介绍,密须国遗址一直有争议,有人说在该县百里镇,也有人说在西屯乡。他认为,从出土文物看来,密须国遗址应该在西屯乡的桥村遗址。

    王忠学说:“在西屯乡的桥村遗址,我们不仅发现了类似三星堆的玉石堆,还发现了24米长的宫殿遗址,其文化类型和河南庙底沟文化类型极其相似。”

    多年从事考古研究的政协文史委员杨生杰则认为:“从出土的3900年前的瓦片和史书记载推算,密须国氏族部落的形成应在4500年前左右,政治形态、国家体系应该比夏王朝还要早,是在生产以及物质都由女子保管和分配的母系社会。”杨生杰说:“母系社会解体之后,父系氏族逐渐形成,各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战败者不是被驱逐,就是成了加盟部落或从属。可惜没有资金和技术研究,依照目前的出土文物推断,密须国很可能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对于这样的说法,平凉市原博物馆馆长刘玉林很认同。他说,密须国史书记载甚少,只有《诗经》、《左传》以及《帝王本纪》上有少许记录,建国的年代无处得知,只知道灭亡于公元前1057年文王伐商之时。

  1、密须古国说法不一

  传说中的密须古国极其神秘:有“密须之鼓号令天下”的神奇,也有中国宫殿建筑先河的说法,更有文物证实3900年前的密须国人就已经住上了“混泥”瓦房。尽管有这样那样的说法,有一些零星的文物、史记见证,但是密须古国依然像谜一样。

    近日,记者走访多位专家,临近多处遗址,在历史长河中拾起了密须古国的一段记忆。“密须国的出现,最迟也在母系氏族的中期,建国时间应该比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还要早。”

    考察研究密须国多年的杨生杰说,密须国应该是密须氏所建,后来因为迎娶了黄帝后裔、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才有密须国是黄帝后裔所建的说法。

    母系氏族社会解体,父系氏族逐渐壮大之时,部落和部落联盟林立,这时候密须国建立,建国初期其军事、经济以及生产技术相对先进。有专家认为,这也就是出现制度健全的奴隶制国家之前的局势,到后来,由于部落之间的争战不断,战败者不是被驱逐就是成为从属部落,最终密须也成了夏人、商人、周人三族的从属国。

    王忠学认为,从文物考证,密须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很深。如宫殿建筑以及生产技术等。如果说密须国是否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目前,只能证实密须国的形成比夏王朝要早,其国家的政治形态、社会体制还有待研究,但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可谓是当时社会的先进水平。

    2、传统鼓乐始于密须

  “在古代,鼓有多种,用途不一,其根源还是出自灵台的密须古国。”

    杨生杰告诉记者,对于“密须之鼓”史书早有记载,因为没有实物,现在只有一些流传的故事,也是鲜为人知,更没有人知道鼓乐始于灵台。

    考古研究者张新民的《灵台四考》上这样写着:鼓分雷、灵、路、贲、晋、皋六种;各鼓面不一、样式不同:有的八面、有的六面、有的四面、有的两面;有的很高,有的很大,有的很长。功能也不一致:有的用于祭奠天神,有的用于祭奠祖先,有的用于号令军事,有的用于号召百姓,还有的专门用于造乐。“《周语》记载,取密须之鼓,阙巩之甲都是周文王在伐殷商之前的重要举措。但是对于‘密须之鼓’还颇有争议。”杨生杰说,有人以为这是一种礼制,有人以为,这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依据张新民的说法,密须之鼓不仅是礼制,还是一种强权政治和权力的体现,谁拥有密须之鼓就能号召百姓、引导思想,甚至公布其他部落的过失并追究责任。

    据说周文王打败密须国之后,就是用密须之鼓中的皋鼓召集百姓修建了灵台,并召告各部落诸侯在灵台祭奠天地,陈述商纣的过失,并号召众诸侯对商纣进行讨伐。

    虽然在考古中没有发现传说中的“密须之鼓”,但史书记载犹多:灵鼓长寻(八尺为寻)有四尺,晋鼓六尺六寸等等,由此可以说明,密须之鼓确有实物,并且源自灵台。

    3、助纣为虐周文王灭密

  “周文王征伐密须国的年代一直有争议,但我认为当是公元前1057年”。杨生杰说,依据史料记载很少,仅见于史册的有文王受命“三年伐密须”,和周文王与姜子牙、管叔商议战事的一段对话。谈话内容体现密须是个很强大的国家,管叔对征讨密须还有不同意见。后来,周文王以密须国侵占邻邦阮部落为由,对密须国开始了战争。

    “这种说法就是《资治通鉴外纪》及《诗经皇矣》中“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的诗句得出的结论。”

    作为考察、研究密须国多年的张新民先生在他的文史资料中体现出周文王征伐密须国的三个因素。

    首先密须和周族部落是宿敌,周的始祖不窟在戎狄之间活动时,就常受到密国的侵扰,周族在公刘时,才迁到陕西一带过着其半定居的农业生活,到文王的祖父时,又举族迁至歧山一带,改号曰“周”。所以密须、周族既是邻国又是敌国。

    另一方面就是,商朝到纣王继位后,国家政治腐化达到了极点,因而更激起人民的反抗,自文王继位时始,便以周族为中心,形成了反抗商朝奴隶统治的革命集团。但密须国作为商王朝的从属国,既要镇压和阻止自己的属国反对商纣,又要维护商朝的统治,自然是文王伐灭的对象。

    第三点就是密须商朝是很强大的国家,周文王征讨密须国就是要获取“密须之鼓”,试探商朝的虚弱程度,号召诸侯对征伐商王朝的支持,这样才有在灵台以密须之鼓祭天的活动。

  4、两处密须遗址之争

  “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密须国国都在我们百里乡,而且这里有大宫殿的遗址。”灵台县百里乡党支部书记说,这遗址已经发现多年,也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有的文物还有“密”字呢。

    但是,灵台县博物馆长王忠学认为,百里乡的宫殿遗址是周朝的从属密国的都城,而密须国的都城,应是在西屯乡的桥村遗址。“在百里乡遗址出土的文物,大多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没有商纣之时的文物;而西屯乡的桥村遗址,却出土了不少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庙底沟时期文物,按史书记载和文物考证,密须国遗址就在西屯乡的桥村遗址。”王忠学说,周文王灭密须国之后,又设置了密国,而密国的遗址应该就在百里乡。

    但是,由于灵台县多种资料包括文史资料都说密须国遗址在百里乡,所以大多数看过灵台文史的人们都信以为真,反而对新近考察出的遗址提出了置疑。

    5、初步探掘密须古国

  “密须古国的遗址虽然已经发现,但是一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或正式的发掘,现有的一点文物,都是村民建房或是雨水冲刷后发现的。”王忠学认为,如果对密须国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将弥补考古界的空白。

    据了解,现在发现的一些文化层有的深达20多米,而半地穴式的遗址、宫殿的遗址都有。王忠学说,西屯乡桥村遗址有三个特征:出土的农业工具很多,说明当时的密须国原始农业经济相对发达,农业是密须国的支柱;遗址中有宫殿的圆柱坑,并且有瓦、玉石堆以及很多的半地穴式遗址,这证明密须国民不仅生活安定,作坊也很发达,技术生产达到一定的水准,有可能这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在20多米的文化灰土层中,考察者发现了大量的骨头,除马骨以外,其他六畜的骨头都有,这一点也证实了当时生活安定、富有,并且生活了很长时间。

    既然密须国技术以及农业发达,为何没有记载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王忠学讲了一个他懊悔至今的事:多年前,西屯乡一个村民建窑洞时,曾经挖出了四五架子车的牛颊骨。当时农民发现骨头上有很多虫纹般的痕迹,但没有考虑到可能是文物,随即便遗弃了。

    当王忠学赶到现场时,再也找不见这些有虫纹、很可能是密须国史书的东西了。

    “按判断这堆牛颊骨很可能是密须国的国事记录,或者是当时社会发展史的记载。”王忠学说,对密须国的考察他已经进行多年了,但是由于没有资金支持,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至今收获微薄。就像那3900年前的瓦,也是近年在上海鉴定出的,如果能对密须国进行发掘,远古时代的诸多秘密都会有说法。

阮荣华厦门 发表于 2013-10-22 15:22:52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13-10-24 14:34:16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7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阮国同时期之密须古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