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武汉阮化植 发表于 2015-8-5 19:14:43

明清时期阮姓

《百家姓书库》明清时期阮姓

    一、明清时期阮姓的概况与分布
    明清时期,阮姓人数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见于正史记载的阮姓之人大大超过了前期,但这种增长却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即在元朝发展的基础上,分布于今越南的阮姓人口的数量继续增长,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见于《明史》和《清史稿》记载的阮姓人物有近一半以上都上安南人,这与我国历史上我国境内阮姓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分布于今越南的阮姓不管是在人口数量上不是在政治舞台上都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阮姓。此一时期,尽管我国境内的阮姓人口数量增长缓慢,但随着人口迁移以及异地为官现象的大量存在,阮姓的分布比以前更加广泛,除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省之外,北方的山西、河北,南方的云南、江西、湖南等省也开始有阮姓人物分布。更值得注意的是,与福建一水之隔的台湾岛也出现了阮姓之人活动的记载。
在明清的政治舞台上,清代历经三朝的阮元可以说是阮姓中最杰出的一个人物。阮元身历嘉庆、乾隆、道光三朝,历任浙江巡抚、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一个大官吏。更为可贵的是,阮元在为官的同时,又在浙江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仆学。又组织学者从事编篡刊印工作,主编《经籍篡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同时还撰写了许多有创见的著述,在书法、金石、天文、历算、地理、诗文等方面都有所发明。可以说,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思想文化方面,阮元都代表了明清时期阮姓之人的最高成就。

    二、形形式式的阮姓人物
    宦官明朝前期,在宫中的宦官群中出现了阮姓,有的还掌有一定的实权,这是以前未曾有过的现象。明成祖永乐年间,英国公张辅出征交趾,将当地一些长相好的男童带回朝廷做了宦官,其中有一个叫范弘,经他介绍,生于交趾的阮安、阮浪也相继来到宫中做了宦官。史称“阮安有巧思”,明成祖命他营建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阮浪明景帝时任御用监少监。此外,同时期见于《明史》记载的阮姓宦官还有阮让、阮巨队、阮洛、阮尧民、阮随等五人,他们十有八九也是交趾人,有的权力甚至超过了阮安和阮浪。明成祖时始立三大营,阮让统其一。天顺年间,明英宗又派阮让镇守贵州,阮随镇守广东。安南阮氏的兴盛于此可见一斑。
    列女《清史稿·列女传》记载了三名阮姓女子。何大封妻阮氏,无为(今属安徽省)人,早年丧夫守寡,恪守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有一次,一个男人送给她东西时不小心碰到了她的一根手指,她立刻就拿刀将那根手指剁掉了,血溅得有一尺多远。
    郑德高妻与方其莲妻都姓阮,是姐妹俩,兰溪人(今属浙江省)。清朝战乱之际,乱军攻入兰溪县城,郑德高、方其莲携妻子逃到山中避难。过了很久,郑德高、方其莲一同入城观察动静,被乱军杀死。阮氏姐妹听到消息,放声大哭,都决心与夫同归于尽。一天,乱军突然来到他们住的地方,两姐妹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一个士兵手持长矛进了屋,把长矛靠在墙上,叫两个妇人给他倒茶,两个妇人一个也没有起身,士兵将佩刀解下来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不倒茶就叫你们去死。”两姐妹厉声回答说:“我们如果怕死,能坐在这里等你们吗?我们的丈夫被你们杀了,今天我们也要杀了你。”说完两人一跃而起,捡起地上的刀就向那个士兵刺去,士兵空着手,身上几处受伤,大声呼叫,外面的士兵都赶了进来,两姐妹奋力拼搏,终因寡不敌众被杀死。
    白莲义军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起义首先在湖北枝江、襄阳一带爆发,很快波及川、陕。在白莲教起义的将领中有两个阮姓之人,一个叫阮正漋,一个叫阮正通。当时清政府组织兵力全力剿杀,嘉庆三年(1798年),在陕西南郑打败阮正通,四年(1799年),在四川广元云雾山杀死阮正漋。此次起义,先后有数十万农民参加,辗转于四川、湖北、陕西、甘肃、河南五省,历时九年,由于缺乏统一指挥,最后陆续被清军击败。
    流亡政府中的阮氏明末清初,不甘退出历史舞台的朱明后代又相继建立了一个个政权,这些政权主要建立的活动在江浙及东南沿海一带,此处又是阮姓之人分布最多的地区,因此流亡政府中自然也就少不了阮姓之人。李自成攻陷京城后,崇祯帝自缢,明神宗之子朱常洵自立为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马士英举荐阮大铖,阮大铖近不及待地走马上任,官至兵部尚书。同时江浙一带的乱军拥明反清,纷纷起兵与清军作战,当时有七支有影响的乡兵,阮恒、阮善长就是其中的两个头目。另外明亡后,张国维、钱肃乐等在浙东起兵,拥鲁王朱以海监国。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取浙东,鲁王与其将阮进等退据舟山。顺治七年(1650年),清军出师攻舟山,阮进被擒,朱以海亡命海上。顺治十一年(1654年),鲁王余将阮思等人又占据舟山,次年被清军打败。
留学生此一时期史书上出现了活动于今台湾省的阮姓人物的记载,此阮姓之人非同寻常,他曾来到清政府的都城北京留学,这也是前所未有的现象。《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琉球国国王尚贞派遣官生阮维新、梁成楫、蔡文溥、郑秉钧等四人乘船前往清朝的太学学习。当时一行四人乘坐的船只在海上遭遇台风的袭击,郑秉钧不幸罹难身亡。其他三人随船只漂至太平山,稍事修整,待风平浪静后继续航行,经过艰难的跋涉,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终于到达京师。同年十月,尚贞遣陪臣来京向康熙帝谢子弟入监读书之恩。阮维新等三人在太学享受朝廷的优待,清政府免费提供给他们一年四季所用的衣服、鞋袜、被褥等物,连随从都有赏赐,另外每月每人发给纸笔银一两五钱,并特设教习一人,令一名博士督课。直至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尚贞遣陪臣来贡,请入监读书官生回国。康熙帝赐宴送行,赏赐丰厚,令其乘政府驿传回国。

    三、一脉相承的越州阮氏
    明清时期陈留阮氏迁徙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江浙一带,因此这里居住着众多的阮姓之人,但由于缺少记载,只有越州阮氏于明、清两代编有宗谱并世代流传下来,因此才使我们能够看到连绵不断、一脉相承的越州阮氏的概况。
    越州古为会稽郡,隋改为越州,宋改为绍兴府,辖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新昌等八县,明清因之。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一部分中原阮姓纷纷迁往今江苏、浙江一带,史载东晋阮裕、南朝陈阮万龄就曾居住在会稽剡县,《宋书》及《南史》都已直书南朝宋阮佃夫为会稽诸暨人。南朝梁武帝的妃子、会稽余姚人石令嬴,因生下元帝萧绎被拜为修客,赐姓阮氏,大概也是因为石令嬴是会稽人,而阮姓又是陈留迁来的名门大姓。同时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的东汉阮肇也是剡县人,大概也是因为会稽阮姓较有名气故附会出这样一个人物。由此可见,越州阮氏由来已久。两宋时期,居住在会稽的有新昌人阮荐、阮寅、阮恕。
    明、清两代,越州阮氏的后代相继编写了《越州阮氏宗谱》,在序言中追述其先祖说:“余家本陈留,汴宋之世,或徙于长洲(明清时江苏苏州府治),开禧间讳道夫者,又徙于会稽藕芽池,要之自忠靖公(阮诸)而下,世系皆可考证。”并以南宋开禧年间任越州长史的阮道夫为其始祖。其实越州阮氏远可以上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由于时势的变迁,又缺乏相关的史料而难以稽考罢了。故《越州阮氏宗谱》述越州阮氏的始祖是否可信也是一个值得考证的问题,至少它只是众多迁往越州的阮姓之人中的一个分支,并不代表所有的越州阮姓。
尽管《越州阮氏宗谱》所述其始祖值得商榷,但书中所记明清两代的众多阮姓人物是真实可靠的,这一代又一代的阮姓之人显然很少见于史书的记载,如果没有这个宗谱,他们也就同迁往其他地区的大批阮姓之人一样默默无闻。

    四、荣辱与共的桐城阮氏
    在今安徽省境内早就有阮姓之人的分布,早在唐代,时任征南将军的枞江公看到桐城?山山清水秀,于是举家迁居于此,枞江公也就成为桐城阮氏的始祖。唐代以后,迁居桐城的阮氏又逐渐向其他郡邑迁移,两宋时期在铜陵、舒城以及宣州都有阮姓之人的分布,但仍以桐城为大宗。枞江公十六世传至阮晋卿,宋咸淳年间进士,在朝中作官,闻元兵南渡,不食而死,其子阮雪堂身历丧父之痛,牢记父亲的遗志,制作铬文,告诫子孙不得出仕为宦。因此终元一世,桐城阮氏的后代都没有做官之人。直至明清时期,桐城阮氏才开始显露头角,有名的人物有阮廷赞、阮鹗、阮之佃等,其中阮鹗官至副都御史,可谓桐城阮氏中的显宦。阮鹗的曾孙、名噪一时的阮大铖自桐城移居怀宁,但桐城与怀宁同属安庆府,故仍将阮大铖归入桐城阮氏。
    阮廷赞字邦器,桐城人。阮廷赞的父亲生有二子,廷赞是次子,因父号“云隐”,廷赞就将他所住的地方叫“爱云之窝”。阮廷赞爱亲敬长,过于常人,但他不幸十岁丧母,次年丧父,只得依赖兄长艰难度日。阮廷赞稍稍懂事后,常因父母早逝、自己无法尽孝而深感遗憾,所以视兄长如生父,晨昏问安,尊之敬之,家里的一切事情都由兄长做主。
    阮廷赞的兄长没有什么朋友,脾气又十分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拿他出气,加之小老婆从中作梗,对他就更不尽人情,但阮廷赞对此毫不介意,仍一如既往地事奉兄长,即使对兄长的小老婆也毕恭毕敬。阮廷赞读《孟子》,自己也作了一首诗自吟自唱道:“管叔死,蔡叔死,周公之德其表矣!何不生逢有虞时?象忧亦忧,象喜亦喜。尧舜之道孝弟耳,哀哉哀哉陈种子!”他的兄长听到了,气愤地说:“你已经长大了,不自食其力,读什么书?”阮廷赞听兄长这样说,赶快跪下向哥哥请罪,从此以后,兄长让他放牧他就放牧,让他种地他就种地,再也不敢读书了。一次耕地时,阮廷赞的脚趾被石头碰伤了,他刚想停下来休息一会,谁知哥哥以为他偷懒,张口就骂,廷赞什么也没说,强忍着疼痛继续干活。兄长的身上长了毒疮,阮廷赞用嘴将毒液一口一口地吸出来。兄长被人诬告偷盗,阮廷赞心甘情愿代兄受过。兄长晚年官司缠身,病倒他乡,阮廷赞前往探视,与雇来的人一起抬着哥哥回家,赤脚走在雪地里,脚被冰茬扎得鲜血直流,兄长看到了,也不免恻然泪下。不久,嫂子又盘算分家产,阮廷赞成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万贯家产让给兄长,哥哥大喜过望。兄弟俩分开居住后,阮廷赞依旧常云看望兄嫂,哥哥对他的态度也慢慢好起来了。兄长病了,阮廷赞亲自端汤喂药,废寝忘食。哥哥死后,侄子扔下母亲逃走,阮廷赞又为嫂子养老送终。阮廷赞被乡亲们誉为“孝弟”的典范,他的事迹广为传诵,死后被列入“乡贤祠”。
    阮鹗字应荐,桐城人,阮廷赞次子。阮鹗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受业于当时名士欧阳文庄公门下,接受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嘉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授任南京刑部主事。升御史,巡抚顺天。不久改浙江提学副使。当时浙江沿海一带长期受到倭寇的侵扰,阮鹗上任后,训练士卒,讲习兵法。当时倭寇逼近杭州,附近的百姓都逃到杭州城下避难,守城的士兵怕倭寇趁机而入,因此也将避难的百姓拒之门外,数十万男女老少在城外放声大哭,阮鹗知道后非常气愤,说:“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百姓被倭寇杀害呢?”说完亲自打开城门,在城外陈兵护卫,让老百姓有次序地进城。士兵轮换着吃饭、休息。同时派出一支精壮兵力,连夜出击,将倭寇赶跑了。阮鹗因此升任沙丘江巡抚,兼抚福建。此时正是倭寇活动猖獗时期,当权者中有人主张采用安抚的办法推卸责任,惟独阮鹗大声疾呼,志在荡除倭寇。在阮鹗的努力下浙江一带的倭寇基本平定,随后福建又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阮鹗随之南下,仓卒备战。当时福建的军队腐败成风、士气不振,阮鹗首先整顿军队,未敢轻率出战,因此受到御史宋仪望的弹劾,阮鹗被捕入狱。浙江的百姓听到消息,都争先恐后地到岳飞庙为他祈求平安。关于此事,《明史》的记载与此出入较大,多有贬义。阮鹗被罢官除名后,回到家乡,读书讲学,笔耕不辍,著有《礼要乐则》二卷,《枫山章文懿公年谱》二卷。
    后来,阮鹗的长子阮仓上书为父亲申冤,没有结果。万历年间,次子阮自华又泣血上疏,替父亲辩白。时神宗下诏恢复阮鹗的爵位,赐祭葬,祠“乡贤”及浙江“名宦”。万历二十六年,阮鹗的儿子阮自华和孙子阮以鼎同时考中进士。阮自华任福建武府知府,阮以鼎任河南布政司参政。后来其后代移居怀宁(今属安徽省),世代遂居住在怀宁。
    阮自嵩字思竹,阮鹗从子。嘉定三十五年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因触犯权臣严嵩,被贬为沔州州判。当地许多百姓因拖欠赋税被捕入狱,阮自嵩到任后,拿出官钱为百姓抵税,仅一天就有二百多人被释放。转任濮州州判,平役法,均田赋,深受百姓的爱戴。后任沧州知州,又因触犯权贵被罢官。
    阮之钿字实甫,桐城诸生。崇祯年间以明经为江宁主簿,明思宗下诏保举人才,同乡刘若宰举荐他任谷城知县。崇祯十一年春,阮之钿尚未到任,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接受明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已经驻兵谷城。阮之钿认识到这是张献忠的缓兵之计,上疏直陈厉害,说:“谷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今张献忠驻兵这里,名义上是接受朝廷的招抚,实际上是因为缺乏粮饷,张献忠企图在这里筹集粮草,等待时机。请陛下一定要慎重,等臣到任后,相机行事,收复谷城。”果然如阮之钿所言,张献忠占据谷城后,拒绝裁减军队,不受朝廷调度,谷城四周布置了数万兵力,老百姓看到这情形,吓得四处躲藏。阮之钿到任后,尽一切力量从中斡旋,百姓才稍稍安定下来。不久,张献忠的部下又四处抢掠,阮之钿抓住抢劫者公开示众,被抓的人不但不认罪,反而恬不知耻地说:“我们只不过借口饭吃罢了,如果官府发给我们粮饷,我们就不会去抢了。”阮之钿进一步认清了张献忠的意图,再次上书朝廷,请求迅速派兵剿灭张献忠。但是当时熊文灿一味主张安抚,根本不采纳阮之钿的建议。而张献忠反叛的行动一日紧似一日。阮之钿情急之下独自一人前去说服张献忠,向张献忠表示,如果他不造反,愿用自己全家人的性命保他不死。不料不仅没有说服张献忠,反而触怒了他,他对阮之钿破口大骂。阮之钿无能为力,痛心疾首,忧愤交加,一病不起。当熊文灿等人因招降张献忠有功而享受高官厚禄的时候,阮之钿卧病在床,在自家的墙壁上写下了张献忠早晚必反等几句话。不久,张献忠果然谋反,抢劫粮仓,释放囚犯,破城门而入。阮之钿听到消息,服药准备自尽。张献忠派人来索取官印,阮之钿始终不给,于是被杀。这一天是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六日。张献忠还下令放火焚烧谷城县衙,阮之钿的尸骨随之化为灰烬,但谷城人永远会记住他。
    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阮鹗曾孙,怀宁人,祖籍桐城。阮大铖才思敏捷,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授行人,天启元年(1621年)升户科给事中,与佥都御史左光斗关系密切。当时以顾宪林、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党在社会上影响很大,阮大铖想依附东林党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但东林党人认为他轻薄浮躁,很瞧不起他,高攀龙、杨琏等人还说:“此人得志必败国。”天启四年(1623年),本该魏大中升吏科都给事,阮大铖暗中巴结宦官魏忠贤而升任此职,从此阮大铖与魏忠贤结为死党,但他又怕东林党,因此不到一个月就请假回乡。同年杨琏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阮大铖的同乡左光斗参预其事,次年二人同被诬陷下狱,死于狱中。这时阮大铖远在怀宁,此事本与他没有关系,但每当有客人来访,他就向客人吹嘘,说自己如何聪明机智,运筹于帷幄之中,杀人于千里之外。召授太常卿,阮大铖知道魏忠贤迟早要失败,因此每次递上名片造访魏忠贤后,又要用重金贿赂魏的看门人毁掉名片,就这样胆战心惊地过了几个月,又请求辞职回家。崇祯帝即位后,杀了魏忠贤,又起用阮大铖任光禄卿,御史毛羽健弹劾他与魏忠贤有染,次年定罪处以徒刑。阮大铖以钱赎罪,隐居在南京,招来歌妓舞女,唱戏作乐,消磨时光。
    当时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正如火如荼,朝廷苦于人才缺乏,打算起用阮大铖。有识之士与社会名流闻听消息,口诛笔伐,阮大铖吓得逃出南京,藏在牛首山上的祖庙里。但他不甘就此罢休,又暗中讨好号称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想借此取得社会名流的谅解和接纳。侯方域不忍拒绝阮大铖,孰料侯方域蓄养的秦淮名妓李香君却强烈反对,极力阻止侯与阮大铖往来。阮大铖无地自容,对社会名流恨之入骨。周延儒执政后,阮大铖驱车赶往扬州,在周延儒面前痛哭流涕,叩头谢罪。周延儒说:“难得你能这样。那么,和你私人关系最好的人是谁?”阮大铖说是马士英。周延儒入朝后,就任用马士英为凤阳总督。
    李自成攻陷京城后,崇祯帝自缢,阮大铖劝马士英拥立福王于南京。马士英当权后,贿赂众宦官在福王面前夸赞阮大铖,福王好听以戏,宦官就把阮大铖撰写的传奇剧本进呈给福王。待福王知道了阮大铖其人,马士英借机举荐,朝廷上下为之大哗。福王不知其中原委,加之马士英极力为阮大铖辩白,于是任阮为兵部侍郎,次年升任兵部尚书。阮大铖得志后,和宦官相勾结,为所欲为,斥逐正人,甚至忘了马士英力排众议极力举荐他的恩情,凌驾于马士英之上。吏部尚书缺员,马士英想任用张国维,而阮大铖先授予张捷,让马士英大吃一惊。有人对阮大铖说:“如今天下大乱,尚不知鹿死谁手,您何苦这样认真呢?”阮大铖说:“古人不是说过吗,我到了穷途末路,因此就要倒行逆施。”弘光元年(1645年),左良玉进军南京,被黄得功击败,阮大铖说成是自己的功劳,福王赐以金币,加太子太保。同年清军南下,俘获福王,阮大铖逃到金华投奔朱大典,被愤怒的金华人赶到台州。阮大铖通过已经降清的台州推官潘映娄向清军表达自己投降的诚意,并将江南的军事部署情况如实告诉了清军。清军南下浙江,阮大铖到钱塘江边去迎接,并说服马士英和他一起降清。清军攻金华,阮大铖请求亲自带路作先锋,致使清军一举攻克金华,全城人都被杀掉了,清兵所过之地,都成了一片废墟。清军将帅嘴谗了,阮大铖拿出自己的私财,请来厨师做成山珍海味款待他们。清军将帅惊讶他何以如此富有,阮大铖漫不经心地说:“这不过小菜一碟,和我阮大铖用兵如神、深不可测是一回事。”到了晚上,阮大铖在清军住地大唱昆曲为清军助兴。清军将帅都是北方人,听不懂江苏话,于是改唱弋阳腔,唱得清军将帅高兴无比,直夸阮大铖是个才子。阮大铖就这样每天都在清军将帅的帐篷里进进出出,极力讨好每一个人,企图等清军攻破福建后,自己邀功讨得个一官半职。一天,阮大铖随清军将帅上仙霞岭,一时得意,竟老夫聊发少年狂,纵马奔驰,同行的清军将帅都为他喝彩。谁知转眼间,好象被人击了一闷棍,阮大铖惊呼一声从马上摔下来,刚好碰到一块大石头,等众人赶到已经一命乌呼了,时年六十岁。
阮大铖与阮之钿是同族,都是桐城阮氏的后代,而两人的所作所为却有着天壤之别。阮大铖的为人不足挂齿,《明史》入《奸臣传》,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唾骂,因此也埋没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阮大铖所作诗文以工巧见称,有《咏怀堂全集》。他还作了许多传奇,今知的有几种,现存的有《燕子笺》、《春灯迷》、《牟尼合》、《双金榜》四种,其中以《燕子笺》最为著名。

    五、乾嘉后劲――阮元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或芸台),又号揅经老人、雷塘庵主等。其祖居江苏扬州,康熙五十年(1711年)始迁居仪征。故史载其为仪征人。阮元祖父阮玉堂,官湖南参将,曾率军征苗,活捉苗人数千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阮元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第一,授编修。次年大考乾隆帝亲自选他为第一名,破格提任少詹事。乾隆帝召阮元入朝应对,高兴地说:“没想到我八十多岁还能遇到这样一个人才。”直南书房、懋勤殿,迁任詹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阮元外任山东学政,任期满后,又调往浙江。历任兵部、礼部、户部侍郎。
    嘉庆四年(1799年),阮元出任沙丘江巡抚。浙江沿海一带多年来一直遭受海盗的侵扰,这些海盗与沿海的土匪互相勾结,严重影响当地人民地生活。阮元到任后,集结众人商议对策,制造船只,训练陆军,与海上军队接应作战,阮元又亲自督办,以定海镇李长庚统率三军水师,并商调广东、福建的军队会同作战,先后用了六年时间,基本上消灭了海盗,当地的土匪也相继被歼灭。嘉庆十年(1805年),阮元丁父忧去职,李长庚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几次作战都吃了败仗,不久战死。嘉庆十一年(1806年),嘉庆皇帝下诏阮元任福建巡抚,阮元称病推辞。十二年(1807年),阮元到达浙江,嘉庆帝令他继续加强海防,打击海盗。阮元先后两次任浙江巡抚,政绩颇多,其最大的功劳就是平定海盗。后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漕运总督。嘉庆十九年(1813年),调江西巡抚,因捕治逆匪胡秉耀有功,加太子少保,赐花翎。嘉庆二十一年(1815年),调河南,升湖广总督。任期内修武昌江堤,建江陵范家堤、沔阳龙王庙石闸。嘉庆二十二年(1816年)调两广总督。当时英法等帝国已开始觊觎中国,阮元以自己的远见卓识,上书嘉庆帝,认为“宜镇之以威,不可尽以德绥”。道光元年(1821年),阮元兼任粤海关监督。当时来往中国的外国船只常常挟带鸦片入境,阮元对敢于经售鸦片者予以严办。道光六年(1826年),阮元调任云贵总督,一方面罢免贪官污吏,加强对盐税的征收和管理;另一方面,组织偏远地区的百姓开荒种地,防御蛮族的进攻。道光十五年(1835年),召阮元回朝,拜授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刑部,调兵部。道光十八年(1838年),阮元因老病请致仕,道光帝许之,给半奉。临行前,又加太子太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逝世,终年八十六岁。谥文达,入祠乡贤禂、浙江名宦祠。
    阮元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直到道 光十八年(1838年)告老还乡,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清代中期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近半个世纪。他先后两任浙江巡抚,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在当地兴修水利,赈济灾荒,安定海疆。嘉道年间又任两广总督,先后兼任广东巡抚、学政等职,在任长达十年之久,大力整顿海疆防务,坚决抵制英国殖民者的霸道行径,严禁鸦片,为巩固边疆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在学术方面,阮元的贡献也不亚于他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阮元是清代中叶著名的学者兼显宦,他生活在乾嘉考据之学渐趋衰弱、今文经学尚未兴起之前这样一个过渡时代。当时,由于清初学者,尤其是乾嘉学派的悉心钻研,在学术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果,有待于总结。阮元独具慧眼,以他渊博的学识,充分利用任学政、督抚的有利条件,招集大批文人,对清代前期的学术作了一次全面地总结。其一,篡辑《经籍篡诂》。乾嘉学派在训诂研究方面也作了不少发凡起例的工作。但是这些训诂成果散见群书,不易学者查找利用,于是他组织人力,广泛搜集唐以前的古籍旧注,充分运用乾嘉学派及他本人在训诂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集训诂之大成,编篡成《经籍篡诂》406卷。其二,校勘并重刻宋本《十三经注疏》。清代经学复兴,十三经及其注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当时《十三经注疏》通行的是明汲古阁毛本和武英殿本,两本均有脱误,为学者所不满。阮元在研究的同时也注意校勘,参校《十三经注疏》和各种版本,利用前人及清人的校勘成果,通校《十三经注疏》,并将家藏宋本及黄丕烈所藏的《仪礼》、《尔雅》单疏本重刻,并附部分校勘记。其三,汇刻《皇清经解》。清代学者在经学上的研究成果大大超过了前代,解经之书不可胜数,为了便于学者阅读利用、阮元广泛收罗,精心挑选,收清初至乾嘉时期的经学名家74人,经学名著180余种,汇刻成《皇清经解》1400卷,基本上将清代前期的经学名家的说经之作总括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阮元的治学思想。其次,阮元在总结清代学术的同时,又冲破了乾嘉考据之学的蕃篱,要学术上兼收并蓄,汉宋兼采,总结理论的同时,将研究范围扩大到经学以外的其他学科,拓宽了学术研究领域,为学术风气的转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其一,阮元主张以古训名义理,汉宋兼采。阮元承戴震等人之后,继续发挥“古训明则义理明”之说,并将以变为“以古训明义理”,主张汉宋兼采,训古的目的在于求义理,并归义理为圣人之道,目的在于合乎时用,学术为政治、为社会服务。这乾比乾嘉学派只搞研究、不问政治是一个进步。第二,开拓学术研究领域。阮元的学术研究,经学之外,还涉及到金石、文章、书法、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这是乾嘉学派所不及的。尤其是在书法和历算方面,阮元独树一帜,撰写了《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畴人传》等著作,首倡碑学,为自然科学家立传,拓宽了学术研究领域,且后继有人。其三,谋求会通,学以致用。乾嘉末年,阮元认识到考据之学不务政事、不切实用的危害,在学术上兼收并蓄,谋求会通,介绍并宣扬公羊学说。在实际行动上,阮元也做出了大量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力图在乾嘉学派考据之学的基础上,恢复清初尚博务实、通经致用的学风,为学术风气的转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阮元一生著术颇为丰富,可谓著作等身。主要有《三家诗补遗》3卷、《车制图考》1卷、《曾子注释》4卷、《诗书古训》8卷、《石经仪礼校勘记》4卷、《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10卷、《国朝儒林文苑传》4卷、《畴人传》46卷、《四史疑年录》7卷、《浙江图考》3卷、《四库未收书目提要》5卷、《小沧浪笔谈》4卷、《瀛舟笔谈》12卷、《小琅嬛丛记》4卷。他的著术,经他本人及门生弟子之手编成《揅经室一集》14卷、《二集》8卷、《三集》5卷、《四集》11卷、《诗集》12卷、《续集》9卷、《再续集》6卷、《外集》5卷。另外,在保存文献方面,阮元也有很大的功绩。他曾采进《四库全书》未著录者172种,主持修《广东通志》334卷、《两广盐法志》35卷,编辑《淮海英灵集》22卷、《两浙輶轩录》4卷、《广陵诗事》10卷等、《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浙士解经录》5卷。又刊刻海内名家著术不下数十家为《文选楼丛书》。正如《清史稿·阮元传》所言,阮元“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阮长生阮元长子,字彬甫,一字寿昌,号小云。原为阮元族子,后过继为长子。嘉庆二十二年(1807年)以荫生考授主事,官至直隶清河道,署直隶按察使。为官清正廉直,后因病卒于任上。
    阮福阮元次子,字赐卿,号小瑯环,先后任甘肃平凉府及湖北宣和府知府。
    阮祜阮元三子,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官四川潼川府知府,署四川永宁道。
    阮孔厚阮元四子,一品荫生,特用员外郎。
    阮元的这几个儿子都曾参予了他的《年谱》及文集的编篡工作。同时阮福还撰有《孝经义疏补》9卷、《滇南古金石录》1卷、《曾子注释》4卷。

阮干轩 发表于 2015-8-7 15:40:17

{:1_15:}

阮干轩 发表于 2015-8-7 15:40:47

{:1_14:}好

闻名商贸 发表于 2015-8-13 22:49:35

{:1_14:}{:1_14:}{:1_14:}

广东东莞阮瑞荣 发表于 2015-8-14 19:06:09

学习了!{:soso_e181:}

阮秋桂 发表于 2015-8-21 03:51:40

{:1_14:}

阮鸿永 发表于 2015-8-27 15:29:22

学习了!
{:soso_e179:}

闽东阮树国 发表于 2015-8-27 22:06:12

大哥!越州阮氏错综复杂,很多史料真假难辨!

武汉阮化植 发表于 2015-8-28 16:45:54

闽东阮树国 发表于 2015-8-27 22:06
大哥!越州阮氏错综复杂,很多史料真假难辨!

此文非本人所作,是《百家姓书库》中一篇名为“明清时期阮姓”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武汉阮化植 发表于 2015-8-28 16:47:03

此文非本人所作,是《百家姓书库》中一篇名为“明清时期阮姓”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明清时期阮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