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巨族立尉氏
煌煌巨族立尉氏商汤起乙未,尽纣戊寅凡二十八王计六百四十四年,阮国诸侯始终世袭诸侯阮国。从第一位阮侯起计二十六代,都是忠心耿耿,阮国平民安居乐业,被誉为"五阮郡",周围流民纷纷迁入阮国过平安定的生活。商末,纣王腐败,周灭商。公元前七百六十年左右,犬戎部落擒杀周幽王,立太子宜臼为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因阮国邻近秦国而为秦附庸。阮国最后一位君侯阮肥子,忠国誓不侍秦,弃邑而走,奔中原陈留郡尉氏隐逸起来,在五六百年的隐逸生活中,阮姓后人几径沧桑,日渐壮大,成为陈留郡一个名门望族。阮氏后人就把本族堂号定为“'陈留堂”,“竹林堂”,“陈留郡望”,实指当时陈留郡所辖之尉氏。 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刘阮天台逢仙",阮即为东汉阮肇。史载尉氏春秋时得名,汉时筑城。原来阮肥子弃邑奔中原,即隐居在今日的阮籍啸台西侧一带。据传,汉代筑城时需就地取土,居住在这里的阮肇就将两个孩子分开,以当时居住地为点,一个西北二十五里居住,一个东南二十五里发展,这就是后来的阮家村和阮庄村。阮肇把两个孩子唐杜和伯杜安置好之后,就和当时一位叫刘晨的名士赴天台山采药去了。传说,阮肇和刘晨在天台山采药迷路,遇见了两位仙姑把他二位领回仙庄住了七天,待他们下山,人间己过了数代,真所谓"仙间一日,凡间百年"。阮肇这位风流不凡,求仙好道的传奇人物,被阮氏后人奉为竹林衍派始祖。魏晋时期,竹林衍派后裔在尉氏县家声大震,名人辈出,誉为“史阀名家”。阮瑀,字元瑜,尉氏东南阮庄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少受学於邕。邕,东汉大文学家(尉氏南三十五里蔡家庄即今蔡庄镇人)。蔡氏祠堂在蔡庄东南约八里路,“蔡祠茂林”史为尉氏八景之一。距蔡家宗祠东约五里路,历史上有个“拜师堂”的小村,因拜师堂门前有一对白色石狮,群众讹呼为“白师堂”。据说这就是阮瑀拜蔡邕为师的地方。因为阮瑀是位大学问家,建安中都护曹洪欲使掌书记,终不屈。后为曹操所纳。初瑀不从,居树林而避之,曹操计烧树林而逼出,授司空军谋祭酒一职。瑀善作书檄,倚马千言,无所改动。文帝曹丕赞其“书记翩翩,致足东也”。作品收入《阮元谕集》中。阮瑀生二子:长子阮熙,历任散骑侍郎,为武都太守,太子舍人,阮咸之父。次子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诗人。籍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首。藉专长五言诗,《咏怀》八十二首被后人誉为“旷代绝作”“正始之音”。陶渊明,李白,陈子昂等著名诗人都颇受其影响。阮籍的文学才华非常高,文章很有哲理,可以说阮藉的思想与现在贯彻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有本质上的一致。所以,毛泽东在谈到魏晋南北朝时说: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个思想解放的时代道家,儒家,佛家各家的思想都得到了发展。他还说: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很有名。玄学的主流是进步的,是魏晋思想解放的一个标志。阮籍是魏晋时期阮氏家族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明珠。阮咸,字仲容,阮熙之子,阮藉之侄,“竹林七贤”之一,有叔父风范,与藉世称“大小阮”。咸生性任达,不拘礼法。不但能诗,又解音律,善弹琵琶。现在音乐界用的一种乐器“阮咸”,就是因为阮咸善弹而得名。咸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阮籍生子阮种,阮浑,阮湛;阮咸生子阮瞻,阮孚皆为当时名士。其后人阮放,阮裕,阮孝绪等皆名垂《晋书》。二零零九年记者水均益采访越南国会主席阮明哲时,阮明哲讲,我们信奉儒文化,我们是阮孚的后代。这与阮孚为避朝廷内乱,请调外任,任交州刺使的史实不谋而合。阮姓子孙在经过两千余年的兴废交替,流转迁徙,终于在尉氏蕴育成一个人才济济,风清亮节,飘逸不凡的煌煌巨族。
阮化植抄录于韩丙寅 王广成《天下阮姓 根在尉氏》 2011年3月十九日下次请看播居四海徙异域
词牌名“阮郎归”来源于祖宗阮肇,我也想填该词,无奈时机不够成熟,请各位宗亲相机而填。 回复 武汉阮化植 的帖子
化植兄,你讲韩丙寅老先生《天下阮姓 根在尉氏》关于阮籍公的三个公子和我家谱完全一致,前面有不少所谓的历史关于阮湛的说法是错误的,很遗憾去年没有当面和韩丙寅老先生交流,我想韩老先生是真的阮姓研究专家,希望早日拜会。
我想阮明哲主席说的是史实,可惜我们无法和其交流。 德良先生,择机我们相邀同行到尉氏祭祖和拜访韩老先生。 好的,化植兄,我们择机相邀同行到尉氏祭祖和拜访韩老先生。 丙寅老先生确实对阮姓的事业贡献非常大,值得我们大家敬重。化植兄和德良兄去年12月3号可能没时间亲往河南尉氏面见他,像你们这样很有宗族历史知识的宗亲和他老人家面见交流肯定会收获极大,会对我们阮氏带来更多的益处,我在此预祝你们早日成行,取得最好的成效,为我们阮氏的事业添砖加瓦更上一层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