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今年的9月3日(农历7月18日),相传是西王母的诞辰日。素有“王母故里”美誉的甘肃省泾川县举办“壬辰年中华西王母故里(泾川)拜祖大典”。甘肃泾川县是西王母的诞生地和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始建于西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的王母宫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 泾川王母宫“西王母信俗” 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为国家级4A级景区。 & x8 ]( W5 I/ ?7 C1 x2 v
( `/ O$ N d* U6 K1 P中华西王母故里(泾川)拜祖大典隆重举行
* ^/ }+ z. p8 a4 ~
" B; M5 S7 c8 O1 ~3 I7 M 9月3日(农历七月十八),相传是西王母的诞辰,素有“王母故里”之称的甘肃泾川县举办“壬辰年中华西王母故里(泾川)拜祖大典”,台湾信徒在泾川县寻根祭祖,与大陆民众一同拜祖,传承华夏文明。参加本次大典的来宾不仅有当地的民俗研究者、文化工作者、企业家,还有来自河南、黑龙江等省以及台湾的信众和研究者共计1000多人,还有当地及周边信众10000多人。$ M& o& I2 I5 I4 c' X( x- m! r
' |' z# k. \: z) x; e1 v 甘肃泾川县是西王母的诞生地和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始建于西汉元丰元年(历时2122年)的王母宫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目前为国家级4A级景区。3日,甘肃泾川县启动“王母故里佛道胜地”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节。台湾松山慈惠堂大陆交流主任郭清秀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台湾信徒认定泾川县就是西王母的“故里”。$ f( y2 \0 E) R7 [6 Y
, a5 F* S7 g! _( S+ q5 z8 ]6 e 郭清秀说,泾川西王母宫的重建,是由他发起台湾信徒捐资修建的,他也因此从1994年至2010年常住泾川县,负责重建工程的监管等工作。他说,台湾至少有3000家大大小小的寺院和庙宇供奉西王母,当地祭拜王母的时间和议程与大陆是一致的,而且在研究西王母文化方面两岸联系非常紧密。
( c' d5 t5 R! @3 b! m; h6 \& r% O) Y$ e a2 z
当天上午9时50分,祭拜西王母大典开始。仪式共分为九项:1 X$ x# Y5 A* t$ s
一为放盛世礼炮;二为击鼓鸣钟(击鼓九通,鸣钟三响);三为敬献花篮;四为敬献寿桃,由“七仙女”依次敬献;五为净手上香;六为行施拜礼;七为恭读拜祖文,由甘肃民俗学会副会长王知三恭读祭拜文:“母娘慈悲,天下安详;众心归一,齐奔小康;一国两制,两岸共勷。昭告我祖,佑我家邦。”第八项为乐舞祭拜;第九项为中华西王母故里拜祖大典礼成,瞻仰西王母圣像,拜谒西王母。. `* o u& l5 u, |) U0 b' V9 \
曾经参加台湾祭拜西王母大典的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会长张怀群说,他到台湾文化交流,被尊为贵宾,认为西王母的“娘家人”来了。他说,泾川民间祭拜西王母从宋代开始已1044年。1989年,郭清秀在大陆走访认定泾川回山王母宫遗址才是西王母发祥地,之后每年均有台湾信徒到泾川县寻根拜祖。+ p0 v8 `. l B# \% A. o
# Q' A9 k, J+ E* E 此次祭拜大典活动之后还有道士诵经法事、民众秦腔表演等,普通民众也可进宫上香。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和浓浓的香烟环绕在西王母宫所在的回山,在绿树映衬中显得庄严神秘。
' N2 m) @9 N- {# X! L, l
/ b$ }7 H3 j) I# N; r 在礼炮和钟鼓声中,大典拉开帷幕,参加者向西王母圣像敬献花篮、上香,虔诚地鞠躬致礼,表达对西王母的崇敬之情。装扮成“七仙女”的女子一个个手捧“仙桃”、“寿桃”敬献在西王母圣像前的神案上,恭祝诞辰。恭读拜祖文后,演员们用音乐、舞蹈的形式,再现了当年的神话故事,让观众们重温了西王母的神奇。! t! p3 f$ S: r# O! V7 ]' y
# Z! C. G. v4 @% D( | 西王母是戎族首领 h: {! v' ~7 r# G- r' }6 A3 ^
$ q& d6 S. R4 H6 g8 X
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记载,西王母是西部的一个古国:“觚(gu)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词源》解释:“戎或西戎是西北诸古代民族的总称”。现存的宋陶谷《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说泾州“是邦也,压泾水之上游,控西戎之石坠,土宜菽麦,俗习骑射”。 吴晗则一语说清了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代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
7 M$ ?' t- o" n- E7 D3 \( J6 `7 H6 s9 c( o2 [+ y
平凉泾川是乌氏戎领地,庆阳是义渠戎领地,大荔(今陕西大荔)是大荔戎领地。戎即西王母,泾川应当在西王母戎族生活过的地域之中。
" r( ?' R& n. p% q+ w6 ]
5 H# S% G. Y. k) A6 @6 h! q古文字对于西王母的记述充满想象,如描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世人多认为这是神话西王母的形象,实际这是戴着虎面具的西王母,因西王母部族图腾是虎。西王母时代,首领借巫术治世,首领行大巫师之职。每当上朝时,穿戴其民族图腾动物皮毛和面具的衣冠,以增权力和威严。虎齿蓬发是面具、豹尾是皮衣,也叫章服,这与中原历代皇帝多以动物皮毛、羽毛图案作衣冠之饰,或把中原民族图腾龙绣与蟒袍之礼制是一致的。$ _; _' H8 ~, [* ?% n7 S& f
8 |5 }- b n7 Q: ?/ u; X! T 西王母是神话系统! y. _% g& K4 N4 n6 c; S
# n( p) V. N8 g. b7 A, `" V
西王母神话为人熟知的有西王母蟠桃会、嫦娥奔月、西王母瑶池、西王母会东王公、昆仑山铜柱、西王母玉楼十二重、三青鸟、后羿射日、羿请不死之药、七仙女、牛郎织女、董双成、天仙配等。
1 A5 o3 |, A/ z
2 d3 s) U6 u6 n7 ^2 v《嫦娥奔月》激发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驾驭着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的创意在西王母时代就完成了,西王母神话在几千年前就开启了中国人科学思维的法门。
. v/ P5 e% @5 u y6 e9 j
9 j7 n3 r9 f& V2 l% F/ N 西王母是道教女神1 R! S1 N6 J1 O! q& Y: y; g, u% Q" b
8 e7 Q. r* v* f. }! w道教出现于汉代,道教概念中的西王母,是元始天尊与太元玉女血气相通后,派生出阴阳两种灵气,其阳气的神灵是东王公,阴气的神灵是西王母。阴阳二气按着一定的规律,养育天地,化生了人间万物。 道教认为,西王母位配西方,三界十方所有成仙得道的女子皆由她管辖,其神格仅次于三清。
* c* c( I7 [/ L9 h) r: O" O
3 j0 M, h& s* a据《集说诠真》载,西王母俗姓侯或杨,名回,字婉姈(ling)或太虚。道教是一个神、祖同尊的宗教, 西王母实际上是作为祖先、作为神人的一个综合历史文化遗产。
1 P7 r, }$ I/ g- B7 k5 g3 x
! X9 C5 m9 H) {# [8 W+ J, T/ y3 E 西王母是民俗中的王母娘娘8 F3 t8 S6 T/ d o7 A% E. y2 X
3 m; }, r, i) A% S0 m, W- W西王母民间信仰是西王母民俗的核心体现,它是民间因西王母的曾经存在而形成的相关记忆和纪念意识,通过口头文学把民族、神话、宗教、文艺、历史的西王母的各种信息、文化元素揉和在一起,打乱学科,错落时空而形成的妇孺皆知的王母娘娘大传。泾川有始于宋天宝戊辰年(公元968年)至今1040余届的久盛不衰的西王母祖庙庙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泾川全体民众与信徒共同参与祈福纳祥。平时和庙会之外的节日,民间有意无意间对西王母的纪念也从未间断。 西王母民俗最显著的特征有祖祠、宫庙、庙会、祭祀、朝拜、朝觐、纪念、祈求、寄托、祖先崇拜、特别崇拜、心理崇拜等物质文本存在和程式性、俗成性的民众参与活动和心理需求愿望。民间西王母信仰主旨是祈求长寿幸福、国泰民安,同时对西王母又长期存在着祖先崇拜意识。
* o8 H, N( [& P) J% H! A, q# w; y6 i6 V1 _, i! r
西王母是文学艺术的题材和主角' A! Q+ I0 L) \- a" u' s
: T( t) |# u s$ e' s3 ^6 ~ @
从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九歌》、《远游》到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从班固、曹操、曹植、李白、李贺、李商隐、苏轼到谭嗣同、梁启超,从毛泽东、鲁迅、陈独秀、闻一多到郭沫若、吴晗、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凡古今所有大文豪、古今所有作家,几乎都描写和引用了西王母、昆仑。
: R( |0 l! h; e; i5 h: g. G2 t' H3 q6 r, H$ O7 a* S
从《诗经》到《四库全书》,从春秋战国到现代,西王母始终是重要的文学题材和主角。# k* x, ] e7 T/ i, t; f5 }; k. S
9 G% ?' u* a9 z5 L在艺术方面,有春秋战国以来的青铜器、石刻、画像砖、壁画、雕塑、木刻、民间画、年画上的西王母题材和因此产生的飞天、奔月、入流等造型艺术形象。在现代,则影响了电影、电视、卡通、动画、现代数字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大量作品,戏曲表现西王母更是一枝独秀。, K/ E& g/ Q; b/ I- t
( |! L: M4 a: P, ~& Q$ i- t
把古今文艺作品中的西王母题材和引用归纳到一起,是一座早已存在的巨大的文艺宝库。但如《西游记》般的西王母题材的文艺作品,绝不是西王母历史的考证依据,也不是神话、道教、民俗西王母,就是文学艺术。8 [' j: L" m7 ?; m5 f! S
9 \" w% r+ x% M- X: J8 X农历七月十八是西王母诞辰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大批各界人士前来王母宫祭拜。
) g- w5 q4 \# H9 B( U& M# p' `# N: o% N: r q" {+ |( G
本次大典由甘肃省民俗学会、西王母研究院、中华(世界)阮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哈尔滨市满族联谊会、黑龙江省金上京文史研究会、黑龙江省伯都讷文化研究会、黑龙江省五国城文化研究会、黑龙江省渤海文化研究会、甘肃关陇民俗学会、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泾川县文体广电局、泾川县旅游局、泾川县王母宫景区管理局、台湾台北松山慈惠堂等单位主办,泾川县文联、泾川县作家协会、泾川县书法家协会、泾川县美术家协会、泾川县摄影家协会、西王母书画院等单位协办。
% t! a8 R/ @) r3 k
& y8 U* P& @8 g/ f* s& E据悉,敬拜人文始祖西王母的活动已有2000余年历史,收入《全唐诗》的胡曾的《回中》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 “武皇”、“几烦龙驾” 指汉武帝, “躬祀” 指汉武帝“ 到泾州”躬祀西王母。“回中”、 “青鸟”是西王母国地名和文化符号,回中也是泾州的古名。从汉武帝在泾州躬祀西王母始, 至今确有2000余年历史。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印发国发〔2008〕19号文件,确定甘肃泾川王母宫“西王母信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为民俗类,序号992,编号Ⅹ-85)。' q% {) X* T( N) Q5 s
6 i* p/ _$ o! Q8 J& ], p3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