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10208|回复: 5

    阮姓兄弟应多了解阮姓的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6 13: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阮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
    3 J$ K8 P" C5 L
    9 n/ a) g) L. @$ E6 q. y4 R' }3 {& H追溯阮姓起源,《通志·氏族略》记载:“商朝时有阮国,其王族以国名为姓。”认为先有阮国,后有阮姓。
    , M- R! {, v) b* U; p$ @# S. l
    / D, L+ n& L/ _; h6 E9 T5 O而“百度_阮氏源流”认为先有阮姓,后有阮国:& E2 e5 f: x  K  Q5 L  y

    $ U* G$ N% Y1 @; ]) Y. Q# b8 d! D“阮,氏姓。源流最早出自羲皇少子俞伯,赐姓阮,始第一个立姓。阮俞伯承家最早。一支阮氏居中州淮阳,受封食邑于昆嵛山大夏之西,……,至尧舜时世,俞子孙阮咎为理官,封住玛祖。夏禹荐皋陶,授政焉。因早卒,大禹封阮姓后裔皋陶少子促、甄、仁、夏,封于鄄邑。夏至高【商】世,瑜字皋陶少子,夏封候建立方国,在岐渭。不忘姓氏,以阮为国。今甘肃省泾川县东南。阮氏祖先,历夏、商、周,两【而】尽忠。弃邑乔迁河南东陈留尉氏县,隐逸,遂称为陈留君。春秋战国五局,年居陈留郡。是族至秦统一中原,以阮翁仲大将军闻名于世,再分东南、西两支发展。汉邑巴吾令阮敦,三国阮瑀,晋时阮籍、阮咸,江左而竹林七贤中之一贤也。”! C5 L% K- |" Z) O3 V1 h; ?: Z; ?

    % K7 ?+ N4 M) A; ^( M/ A0 y: M羲皇,伏羲,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和“女祸”、“神农”并称太古的三皇。简称“羲”。. \7 e5 [* C6 o' V  s

    2 [6 H4 z; E8 s2 c# e+ H. |( `9 X  ^俞伯,《百家姓详解》俞:“黄帝臣俞伯名跗,注《黄帝内经·素问》。”2 x0 X; r0 p0 c7 e( Z  b
    3 O8 j; R7 B) [# r
    “受封食邑于昆嵛山大夏之西”,问题神了。
    1 W1 U. g; e2 K% c/ p1 o8 ]0 M( X8 G3 D" ]  q; K
    “昆嵛山大夏之西”,应为西域的大夏:主要指阿姆河(古希腊称Oxus)以南,兴都库什山(古希腊称Paropamisus)以北地区。大夏又译作“吐火罗”﹑ “吐火罗斯坦”,曾流行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v; k+ h5 V/ n' S. n; G/ T* v
    " H+ V" J& f8 [# g2 N# C
    据史书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2 x% [7 d6 q8 X- l
    - K1 [9 v. Z6 g' _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寘。
    2 H5 c# w9 Z' }& }
    * ~% `& e6 u3 {6 ]4 p公元前2000年,大夏伊朗族土著大夏人生活在今阿富汗-新疆西部﹐属东伊朗人种,是斯基泰人和塞种的近亲。
    " x! d6 B  J& k: C
    . f' z0 v+ n! P/ f古大夏很早就与中原地区有交往﹐古籍中对其多有记载。据《山西通志》记载,太原最早的原住民,是轩辕的五世孙实沈,实沈是喾的次子,他带领一支游牧部落最早来到了太原。太原古音通大宛、大阮,阮古通原。
    $ G2 A/ q7 j$ x( I: b
    - \/ O! S9 q3 T6 R: P/ s4 i轩辕,姬姓。姬姓,出自天黾。天黾即天鼋,是轩辕族的徽号、图腾,《国语·周语》中有“我姬氏出自天黾”的说法。这个说法被考古成果所证实。而天黾的徽号,却可以在古埃及法老的名字中找到。“我姬氏出自天黾”,更可以理解为“我姬氏出自  神在人间的代表——法老王”& g, Y. t' S" p& k

    - ~" r# k0 c  L) H9 g古大夏人为半农半牧者﹐有自己的语言,大夏语属于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最初用阿拉米字母书写,在月氏统治下开始用希腊字母书写。不过吐火罗语却不属于伊朗语族。另有一说主张大夏人为巴克特里亚土著。——(大夏_百度百科)
    6 W* G7 M  D* M/ h; v- h8 [: ^: h; c$ |+ |( ~& d
    巴克特里亚:公元前3世纪中叶希腊殖民者在中亚建立的奴隶制国家。首都巴克特拉(今阿富汗巴尔赫)。“巴克特里亚”是古希腊人对今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的称呼。这一地区是古代中亚、南亚、西亚的交通枢纽,公元前6世纪后期起为波斯国的一个行省,原居民属东伊朗族。% ?( w  Z! y/ w4 ~
    9 p' z! {: }! E  B. M2 ?# Y* w4 c: g% h
    大夏之西,即今阿富汗之西,伊朗、伊拉克区域。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即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苏美尔(Sumer)地区。也是《圣经》中所称的伊甸园的地方。古巴比伦(Babylon)即在该地,今属伊拉克(Iraq)共和国。( R; P. ?3 v) f5 d: `( Z+ l
    3 s2 B% O1 n. y& b
      阮姓祖先来自于伊朗、伊拉克区域!?, W1 v/ \( k) J; v( h" i
    发表于 2013-10-14 20: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考证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5 09: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字面意思了,没有结合地理,西汉之前,中原政权的地域,没有越过六盘山,没有到达新疆。昆仑山是一个神话中的仙山,当时指代最西部的山,有可能就是今天甘肃泾川的回山,大夏之西的太原,就是今天泾川北塬到镇原到宁夏固原这一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3: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RUANOK 发表于 2013-10-14 20:19
    ) r2 e2 x& g5 z" r资料考证过吗?
    0 e9 }7 X+ B; _* k& n1 v+ n
    信息的来源:http://ruancunyin.blog.163.com/b ... 1352010112240161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4 12: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阁鹰 于 2016-12-23 11:02 编辑   A2 @1 l# M9 k
    阮,氏姓。源流最早出自羲皇少子俞伯,赐姓阮,始第一个立姓。

    5 i% B% f7 J! u, \5 z7 w在探讨阮氏起源前, 必须弄清五点:2 }2 n1 N* I7 F# s3 n; W* ?
    % K8 ^+ e$ t* `  f3 }
    1. 姓与氏# T8 Z3 j4 D' V1 c
    姓, 是史前时期部落名称, 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用来标记出生时的血缘关系, 姓随母, 与生俱来。氏, 产生于父系氏族时期,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 代表身份与地位, 只有贵族男子才有资格称氏, 氏随父。《潜夫论.志氏姓》: "黄帝之子二十五人,班为十二:姬、酉、祁、己、滕、蒧、任、拘、厘、姞、嬛、衣氏也。" 由此可推出黄帝有十四位妻子, 其中有四位来自两个部落, 其他的来自十个不同的部落。 ( q8 p3 C. a9 z% S
    * S1 j# s8 S6 q3 j- A& ~* L0 {
    2. 伏羲时期* E. T5 `( X/ R, ]8 A
    羲皇就是伏羲, 生于甘肃天水, 从天水沿黄河东下,定居于今河南淮阳。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 居三皇之首, 被尊为天皇。据传说, 伏羲与女娲, 既是兄妹又是夫妇. 这种关系, 人类学家将之称为血缘婚姻, 常见于原始时代之血缘家族时期, 时间跨度为数百万年, 最近的也有20万年。《开山图》说:“伏羲生成纪,徙治陈仓, 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 《历代帝王年表》载:伏羲“在位百十五年崩,葬于陈。或曰传十五世。” 据甘肃记载: “太昊伏羲氏于公元前4538年正月十六降生于今之甘肃省天水市。” 至今, 公元2014年已是6552年。这位生于甘肃, 定居淮阳的伏羲时间约与河南渑池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六七千年)相当, 应是生活于的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全盛时期。血亲婚配在母系社会初期就被禁止限制, 可见羲皇女娲兄妹之说未必可靠。伏羲并不是只有一位, 或者有数位, 甚至数十位。【1, 5】0 i) K, I$ r  H  v* _) e& s0 D5 E

    : K, F; N/ \; \3. 黄帝时期
    0 |. S8 O$ A' s黄帝, 是生活于母系过渡至父系时期,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新石器晚期, 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紅山文化分布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主要集中於西遼河上游的潢水和土河的流域。【2】
    2 e. I( O, ~( F* x8 J6 l# \
    ; I" X7 n& l2 p+ T4. 昆嵛山大夏之西+ @! `1 l6 B  u  r) i' ~
    昆嵛山就是昆仑山。 唐末李元的《独异志》中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住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於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羲皇是从天水出发, 沿黄河中段东下, 在今河南淮阳定居。很明显, 这上古时代昆仑山应该在河南境内那段黄河附近。伏元杰先生在他的《蜀史考》第九章《昆仑山考》中以十五点来证明了传说中的上古昆仑山就是今天的中条山, 而王屋山是昆仑山之部分, 也就是这里所指的昆仑山。从他的昆仑十五考之第二考: 以大夏认证昆仑, 就可以得知大夏就是由大禹所建夏朝, 紧挨昆仑山。从河南济源王屋山向西约五百公里就是阮氏发源地 —-甘肃泾川。【3,4,7,8】
    & f* g) _7 B/ i! B  F! E9 X5 b  @- n

    1 ~( O- t; a$ M7 ~% }1 N
    + o1 b& x4 N+ K9 x/ M2 C' r5. 婚姻形态  U6 a$ l7 m1 V
    赐姓封氏(邑)是帝王之专利。周朝前所封方国皆以血缘为依据, 周后依据血缘或战功来封诸侯。羲皇时期比黄帝时期早至少千年, 羲皇少子当然不可能会得到黄帝或后来的天下共主赐姓, 除非他能活上千多年, 可能是羲皇数十代后子孙; 羲皇少子也不可能获得早期伏羲赐姓, 那是血缘家族时期, 作为部落标志的姓还在萌芽的阶段。阮是氏而不是姓, 阮氏始于父系时代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母系公社时期, 成年的男子分散到其他氏族寻求配偶,实行群婚, 这种婚姻形态一直延伸至帝颛顼之子孙辈。《殷本紀》记载: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玄鸟族),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周本紀》记载: “周後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巨人族)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秦本紀》记载:“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脩。女脩織,玄鳥隕卵(玄鸟族),女脩吞之,生子大業。” 《殷本紀》和《周本紀》所述就是群婚, 而《秦本紀》的叙述则有点类似走婚, 应是对偶婚。女脩所生之子 —- 大業, 生活于尧舜年代。概括来说, 黄帝至尧舜前是早期父系, 婚姻形态是由群婚向对偶婚过渡。尧舜后,婚姻形态演变为由男子为主的对偶婚, 至今约四千多年。【6】: Y( }% @0 m3 ~# y) L* c

    , Q4 V3 w, S* r  T% h( q! |阮氏源头
    9 P9 E8 j) ?6 w7 P. d距今约6500年前, 有伏羲族子孙, 从现在的甘肃天水,沿黄河东下, 在今天河南淮阳定居下来。这淮阳支的部分子孙继续向东迁徙, 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 到达今天山东, 形成东夷部落集团。在尧舜时代, 有一个任理官的东夷族人, 名叫皋陶,  以其严明执法, 卓越才干, 深获舜、禹之赏识, 被舜封到偃地为部落首领(偃地, 今山东曲阜, 皋陶出生地)。夏禹接过舜位后, 打算由皋陶继任, 可惜皋陶于禅位前逝世, 约公元前2170年, 被安葬在六(今安徽省六安市一带)。于是, 夏禹让皋陶的后代在六建立方国, 以奉祭祀。商朝建立后, 因为六国跟商同为玄鸟(燕) 族, 六再次被封。 同时期,  皋陶另一支子孙被封到今天甘肃泾川建立阮(偃姓)国。古六国及古阮国皆为商代血缘方国。古阮国在周初时被吞。 古六国于公元前622年被楚国所灭, 时间跨度达1500多年。我们阮氏父系血缘祖先可追溯至4184年前—- 皋陶。阮氏始祖可溯至商初, 3569年前, 以20年为一代算, 始祖公应是皋陶之三十世后子孙。7 r( I4 v% }$ o0 M$ k9 T1 c
    , R- T% ]1 E6 ^' \5 E) i$ f6 ]
    : p8 |* P0 c" }8 h
    注: 据学者们考证 :偃即燕之后起字,甲骨文中燕字象形,西周金文作匿。 3 g  Q& \0 M5 }- G0 w7 }
        有人认为, 偃、嬴、燕是通假字。也有人认为, 阮、偃、嬴、燕皆为通假字。
    % e) h: n8 m0 u4 X ( G: }( ~2 H; `0 k3 a

    + w2 L. \. v4 N1 @: E参考资料:
    $ T" R- [6 n% X& h4 Z6 p' z" N1. 中华文化信息网:   http://www.ccnt.com.cn/china/history/history/shiqian/shiq05.htm
    + c9 a% r% H! G+ q- ^8 W! O* \2. 牛河梁红山文化网: http://www.hsshj.com/
    ' L. d: X4 Q/ x* l' O3. 尧文化网,《山海经》之河源, 伏元杰: http://www.yaowenhua.com.cn/?action-viewnews-itemid-4633-page-25 v  ~, K1 F9 l6 Q* M0 `
    4. 《昆仑山考》, 伏元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f887a00102eyty.html
      k+ h. r1 D) u/ p( q: W5. 《伏羲和华族考》, 伏元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f887a00102eytw.html4 C- ^- {0 s( z8 A1 T
    6.《史记》: http://www.xysa.net/a200/h350/01shiji/t-index.htm$ |" Q, J* w+ [, Z: _3 c1 Z& {
    7. 河南地理图: http://www.onegreen.net/maps/m/henan.htm
    - D/ R1 W0 a4 X$ G6 i$ s& ~8. 河南卫星图: http://www.meet99.com/map-henan.html  # s: h0 E& Z7 ?!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4 07: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谓‘起源’,似乎有些另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