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闽东阮树国 于 2013-8-28 10:51 编辑
做为阮氏后人不应该不知道"竹林七贤",因其中"两阮"是魏晋时期阮氏旺族之代表。
竹林七贤是指西晋初期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主张老子和庄子之学。由于他们互有交往,而且曾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故世称竹林七贤。
其实,他们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是十分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曾仕于魏曹,对执掌大权,己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之态度。向秀是在嵇康被害之后被迫出仕的。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用。山涛最初"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侍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惠帝两朝,至八王之乱起,仍不失其位。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博学的。精通音律、绘画,书法。他为人有骨气,司马氏当权后,他弃官隐居,和朋友向秀一起打铁度日。司马昭为了要取代曹魏,需要笼络人心。他与山涛有亲戚关系,想尽办法把山涛拉出做官,然后他又通过山涛向嵇康示意,准备请嵇康出来做官。嵇康本来对山涛的做法不满,现在又发生这种事,在他看来简直把他往火坑里推,一气之下他就写了巜与山涛绝交书)),表明了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态度。司马昭见他敬酒不吃吃罚酒,就以"言论放荡,危害名教"的罪名将他杀头定罪。
嵇康被杀后,阮籍不得不出来做官。阮籍这个人有个习惯:对喜欢的人双目平视;对不喜欢之人就把眼皮一翻,给人白眼。据说阮籍的母亲去世,嵇康的哥哥嵇喜前去慰问,遭了白眼。因为阮籍认为嵇喜过于热心做官,世俗之心太重。嵇喜没有受到礼遇,很不高兴,回家把这事告诉嵇康,嵇康却是大喜,明白自己与阮籍是志同道合的人。就带上琴和酒去见阮籍,两人很快成为朋友。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希望他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司马炎。阮籍不想攀上这门亲,于是就天天喝酒来逃避媒人们,连续醉了40多天,司马昭最后只好放弃。(其实司马炎开创西晋王朝时人品也还可以,西晋初期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司马昭曾问阮籍想当什么官,阮籍听说步兵校尉的营房里有300斛好酒,还有一位会酿酒的好厨师,就要求去当步兵校尉,阮籍从不议论别人长短,尽管有不少人在司马昭面前说他坏话,可司马昭还是很信任他。阮籍做官后,总感觉自己做了违心事,心里痛苦得很,经常驾车到野外游荡,走到无路可走时才伤心哭回家。人们都说他总有一天会发疯的(按现在医学的角度分析,阮籍患的应该是典型的抑郁症)。最终在司马昭对魏帝曹奂"劝进"的两三个月积郁而亡。
刘伶和阮咸两个整日借酒消愁,烂醉如泥。
竹林七贤流传下来的作品,以阮籍的五言诗,嵇康的散文最为重要。向秀的赋,今存(思旧赋)一篇,亦称名作。刘伶有散文巜酒德颂)),风格与阮籍巜大人先生传))相似。阮咸精通音律,然而在文学方面未有作品留下。山涛、王戎虽擅清言,但似乎不长于文笔。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七位贤人最终未再于竹林煮酒论歌,但他们的思想遗风,特别是阮籍的玄学思想对后来的盛唐诗人李白等影响却是非常大。做为阮氏族人,我们也应该或多或少的了解及还原魏晋时期我阮氏旺族的先贤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