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1954|回复: 3

    阮氏宗亲千古永存/河南淅川阮姓移民湖北寻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9 20: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阮氏宗亲千古永存
    据考证《通志氏族略》记载:“阮氏,商之诸侯,国在岐谓之间,子孙以国为氏。”明未清初,先祖阮绍先因战乱率三子从山西洪洞辗转入淅川境内,大约在1665年左右,定居在阮营。
    清康熙(1667-1722)年间,先祖阮绍先父子相继去世,葬于南水北调渠首丹江岸边的炉转山南麓(阮营村西)。
    清雍正(1722-1735)年间,阮绍先的后裔一支迁往淅川滔河闹屿,一支迁至湖北房县大石厂。三世祖外号“蹩倒山”坟墓葬于阮营村东老虎嘴沟。
    清道光(1820-1850)年间,又有一支迁往阮,祖坟葬于阮东。丹江水库建成后,阮岗在政府组织下,1967年迁居湖北荆门拾回桥镇代档村/丁岗村,目前有57户390人。
    清同治(1861-1875)年间,再有一支迁往阮营村西一里处阮庄。
    先祖阮绍先定居后,自带10辈家谱“绍秉必元昨,士思成天新”。1938年清明节,在阮氏家庭的组织下,又续家谱30辈。当时全族成年人和闹屿、老城代表参加拜祭并重立碑记,此碑文革被毁。
    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后,故乡大部淹没,阮氏家族阮营分支现有147户、663人其中580人将迁往南阳市内外居住,为此本族认同再续家谱30辈。新中国后,家乡稳步迈进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有36人正接受高中大学教育(含硕士两人、出国留学一人)目前本族所有成员,立足本职,都豪情满怀为振兴中华谱写新篇章。
    在大搬迁离别之际,为缅怀先祖激励子孙使阮氏辈数不乱,亲情不断,特立碑记,以昭千秋。


                                            二零零九年清明节



    阮[ruan]
    阮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支出自先秦时期的阮国,相传是远古帝王皋陶的后代。据一些姓氏书记载,皋陶裔孙中有人在商朝时建立阮国,是商朝的诸侯国,其国位于岐渭之间,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泾川一带。商朝未年,周文王在关中发展势力,攻灭阮国,原阮国贵族为了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姓阮。从此,便有了最早的一批阮姓人。
    阮姓的另外两个来源与上述一支相比影响较小。其中一支相传也是皋陶的后代,原与皋陶的姓氏相同,姓偃。由于皋陶生于曲阜(今属山东),主要活动地区在今黄河下游地区,所以其子孙也多集中在这一带。至周朝中叶,皋陶裔孙中的一人被分封为阮乡侯,后来,这位阮乡侯的后代便以封爵的名称为姓,姓阮。
    阮姓的另外一支是由其他姓氏改姓而来的。据一些史书记载,东晋未年,有位石姓人改姓阮,后来,他的后代也以阮姓,成为阮姓的一部分。
    上述三支阮姓基本上是当今绝大多数阮姓人的血统所出。当然,除此而外,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阮姓,其血统也有独立的系统。如据一些民族学家研究,当代的回、彝、苗、傣、京、蒙古、朝鲜、锡伯、壮等民族中都有阮姓,他们显然具有不同的血统。
    在得姓后,出自不同系统的阮姓人都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阮姓还是天下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居住在陈留(今河南开封)的阮姓人又是天下最为尊贵的阮姓家族。因此在后来,陈留成为阮姓的代表性郡望。许多阮姓著名人物,如汉未文学家阮禹、三国名士阮籍、阮咸、南朝宋将军阮谦之、梁学者阮孝绪等都出自陈留。此外,如明兵部尚书阮大铖、清太子太傅阮元等,也都与陈留阮氏有渊源关系。
    在分布上,当代阮姓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四省最为集中,人口约占全国阮姓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原居豫宛淅,
    首泽济世仁;
    熙敬靖方宇,
    富乐和政顺;
    谦恩忠智敏,
    礼义子同信。
    绍秉必元昨,
    士思成天新;
    学景兴文明,
    国光应华钦;
    建功英青俊,
    笃勋允进金;
    好静书廷耀,
    道德永万春。
          请对此之前班辈了解的宗亲指路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21: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承系偃氏, 始祖为皋陶、阮侯, 为我国当代第一百八十九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阮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 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 至清末其后裔分布: 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安徽、江苏、湖北、湖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地。阮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姓源〕其姓源主要有二: ①源自偃姓。据《元和姓纂》记载, 传说皋陶为我国刑律的始祖。西周中期其嫡系子孙中有一支被封为阮乡候。其后裔以封地名阮为姓。② 源自以国名为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 殷商阮为一诸侯小国, 在甘肃泾川县东南岐山、渭水之间, 周文王侵阮吞并其国, 失国后的阮侯后裔就以国为姓。〔郡望〕阮姓的郡望主要有陈留郡。陈留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 年) 置陈留县, 汉代改置陈留郡。相当于今河南省开封地区。〔堂号〕阮姓的主要堂号有竹林堂。竹林堂: 三国时候, 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 曾官步兵校尉。〔堂联〕阮姓的堂联主要有: 七贤并列( 阮籍) ; 八达齐名( 阮孚) 。桃源仙骨( 阮籍) ; 竹径高风( 阮咸) 。才称逸骥( 阮王禹) ; 志匹冥鸿( 阮裕) 。吹笛宫人, 遣归吏部( 阮孚) ; 持杯仙女, 引入天台( 阮肇) 。〔名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阮氏62 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63 例。阮姓的历史名人宋代有阮逸, 建阳人, 律学家, 又有诗人, 阮陶; 晋代有阮咸, 音乐家, 又有阮籍文学家, 为“竹林七贤”之一; 南朝梁有目录学家阮教绪; 明末有兵部尚书阮大铖; 清代有阮元, 仪征人, 经学家, 又有学者阮地, 女诗人阮思滦。〔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 山西省有阮姓6172 人, 临汾市282 人, 洪洞县33 人。〔供橱〕阮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二号供橱。〔家谱〕阮姓的家谱主要有:《江苏淮安山阳阮氏族谱一卷》( 江苏淮安县档) ;《江苏淮安山阳阮氏家谱三卷》( 江苏镇江市博) ;《浙江慈溪阮氏宗谱四卷》( 天一阁) ;《安徽合肥阮氏宗谱十五卷》( 历史所) ;《广东新会阮氏族谱不分卷》( 广东中山图) ;《阮氏宗谱八卷》( 北图) ;《阮氏族谱二卷》( 四川图) 。〔字辈〕民国5 年阮寿春修《阮氏家谱》, 浙江萧山阮姓一支字辈谱:“贻庆启后, 维贤守正, 锡寿益绵”。〔迁徙〕洪洞大槐树移民武清阮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三年自山西洪洞广济寺迁居河北武清县大黄堡; 包头阮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包头市麻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8 09: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13 17: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