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阮氏文化研究会前身是漳州阮氏宗亲会,成立于1993年,2004年换届,2010年12月第二次换届,2011年8月改名为漳州阮氏文化研究会(文化研究会更为广义,也切合机构的职能)。二十二年来承前启后,研究漳州阮氏文化,凝情聚力,为两岸往来,对外交流搭建平台。
一、承前启后
漳州阮溪渊开基祖于公元880年从河南固始入闽,885年定居漳州府龙溪县石美埭头村(现漳州市角美台商投资区石美埭头村),以“世德堂”为号立家祠,至今1130年。繁衍迁徙分布于漳州各县市区;福建南安、平潭;广东罗定、河源;广西桂平、平乐;台湾北、中、南各地;日本冲绳、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及美国。人口据不完全统计近8万人(其中漳州10350人,福建其他地区、广东、广西10000人,台湾26000人,日本30000人)。可谓是旺族,并分布世界各地。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隔绝失去联系,造成断层。
中国改革开放,海峡两岸三通,对外交流,创造亲兄弟相会的机遇。其中明朝(1607年)飘洋过海定居日本冲绳久米村阮国公后裔,于1987—1988年回乡寻根竭祖,确认漳州“世德堂”是他们的祖籍地,圆了近四百年的寻根梦,流下热泪,并捐资修建祖祠“世德堂”,感动了漳州阮氏。做为分布世界各地阮氏祖籍地的漳州阮氏,有责任把割断的历史还其原貌,为他们寻根竭祖搭建平台,决定成立漳州阮氏宗亲会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二、编写漳州阮氏文史
由于左的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毁掉漳州阮氏族谱和神主牌,漳州阮氏文史成了一张白纸。第一届阮氏宗亲会会长阮位东,走村串户,调查收集资料,查阅幸存的各地族谱和文史档案,历时数年,编写开基祖阮溪渊从河南固始入闽,定居漳州府龙溪县石美埭头村及其繁衍迁徙分布血脉资料,收集先祖遗留各地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历代贤人志士的资料等。为当时和现在研究阮氏文化奠定文史依据。此项工作从无到有,从散到集,爬山越岭,踏破脚皮,数年废寝忘食,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辛勤劳动,而且自费打印文稿,实在功不可没,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阮位东的功绩。
三、认真做好寻根对接
漳州阮氏分布国内多省区和世界各地,由于诸多因素,长期分隔,不能相会,但数百年来,他们无不思念家乡和亲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形成寻根热潮。做为祖籍地的漳州阮氏,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主动对接,让他们感到祖籍地的温暖。二十二年来,漳州阮氏宗亲会把此项工作做为工作主线,特别是2011年以来,漳州阮氏文化研究会加大工作力度,把数百年隐藏在心里的亲情找回来。
寻根对接是一件还其历史真实的工作,必须慎之又慎,由于历史的断层文史资料不全,工作难度更大。如:日本冲绳阮氏开基祖阮国公是明朝(1607年)从漳州府龙溪县迁入冲绳久米村,1987年派人回乡寻根,找到漳州阮氏家祠“世德堂”,因冲绳阮氏记载没有具体地名,“世德堂”是否是漳州府龙溪县唯一的阮氏祖祠,未能确认。1988年又派人回乡找到原漳州府龙溪县海澄埭内村阮氏“竹林堂”,两者如何确认查证?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世德堂”遗存的一块碑石和“世德堂”有关文史记载,证实“世德堂”是漳州府龙溪县开基祖阮溪渊的堂号,而“竹林堂”是“世德堂”的分支堂号,最后确认漳州阮氏宗祠“世德堂”是日本冲绳阮氏的祖籍地,立即捐资修建“世德堂”。又如广西桂平、平乐地区,阮氏资料记载先祖从漳州府南靖县迁广东罗定,后迁广西桂平等地,虽然南靖下碑记载第八世孙迁广东罗定,但广西记载祖籍地详细地名与南靖下碑记载一字之差,还是不能确认。查南靖历代地名没有广西记载的地名,后来根据广西提供,广西阮氏与吴氏是邻村,南靖下碑阮氏与吴氏也是邻村,可能当时阮氏与吴氏同迁广东、广西,又根据广西桂平阮氏现在还保留,会说闽南话。从2000年开始查证对接,到2010年确认,2011年广西阮氏组团回乡祭祖。广东河源阮氏族谱记载是从漳州府龙溪县十二都迁出(十二都为旧地名)。是现在的九龙江沿岸,“世德堂”阮氏一分支,当时在这一带水上捕鱼运输,但龙海公安局提供该地方现无阮氏居住,因此至今未能对接。当然有的文史资料较清晰,对接相对不难。如台湾屏东记载,开基祖阮信公从漳州府漳浦县入台,漳州文史记载,清朝乾隆时期,漳州府漳浦县阮信公是入台开恳台湾之一。时间、地点、姓名一致;台湾彰化开基祖克环公从泉州府南安县英内上堂乡二十七都迁入台湾,而南安英内阮氏是从安溪湖店迁入,安溪湖店阮氏又从“世德堂”迁出等,此类对接不难,2012年台湾阮氏组团回“世德堂”祭祖,也分别到南安、漳浦祭祖,并与宗亲相会。还有印尼、美国等地,虽然有族谱明确是从“世德堂”迁出,由于语言不通,多次联络未能对接。总之,寻根对接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后续人要去完成。
四、互动凝情聚力
“寻根”通俗讲是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身世,让后裔不忘祖源。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凝感情、聚力量、兴族旺业。互动常态化,才能巩固寻根成果,感情不淡化,才能聚力办好阮氏各项事业。
漳州阮氏宗亲会与日本冲绳阮氏寻根对接后,1993年成功举办“世德堂”修建落成庆典,福建各地阮氏宗亲汇集漳州,与香港、台湾、日本冲绳阮氏宗亲相会,建立了深厚感情,从而推动了福建省阮氏宗亲会的成立。2000年后,很少互动,感情就逐逐淡化。2010年底换届,理事会走访漳州各地宗亲,每到一处,宗亲高兴地说:“亲戚要经常走动才会亲”,用半年时间找回了漳州地区亲情(2014年重阳节专程慰问阮氏老人)。2011年春节前,给台湾、日本阮氏宗亲寄去贺年卡及理事会工作打算,没有回音。春节后补寄理事会要收集阮氏历代贤人志士资料,还是没有回音。感到感情淡化后要再找回来实在太难,但只要努力去工作,总有一天会把失去的感情找回来。2011年4月,日本遇地震、海啸,立即给冲绳阮氏寄问候信。终于得到回音,决定7月份两位新任会长要到漳州考察,在我们热情接待和介绍情况后,回冲绳决定农历十一月十五日重新组团回乡祭祖,并于9月底准时寄来日本冲绳阮氏历代贤人志士资料(所有均以“阮”为姓),祭祖这一天,全国300位宗亲前来与日本冲绳阮氏相会,并召开座谈会,会上呼吁世界阮氏要有一个家,活动非常成功,冲绳阮氏深受感动,并由此促进筹备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的成立。
这样的一次盛大活动,台湾宗亲还是没有来参加,我们认为是工作不到位,不是台湾宗亲没感情,决定走出去,主动与台湾阮氏宗亲联谊。2012年清明,理事会参加广西、广东祭祖扫墓,历时4天行程600多公里,到9位先祖墓前扫墓和3个宗祠祭拜先祖,与广西、广东宗亲建立深厚感情,并通过台湾前来祭祖的阮京转达中秋漳州阮氏组团参加彰化全台祭祖,得到台湾宗亲的欢迎与支持。大陆阮氏宗亲33人组团赴台受到台湾北、中、南宗亲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台湾宗亲决定今年第二次组团(第一次1993年)回乡祭祖。台湾阮氏宗亲24人到厦门后先到阮恬夫祖墓祭拜,而后到南安、漳浦他们先祖入台祖籍地祭拜,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参加世德堂祭祖大典,彰化宗亲会理事长阮厚爵深有感触地说:“漳州阮氏对台湾宗亲的感情,真是真情,工作真是细心。”台北宗亲会总干事阮焕湘在座谈会上激动地说:“漳州阮氏宗亲对我们这样真情,工作做得这么好,我们回去后认真研究,把台湾的宗亲工作做好”。又是一次成功与台湾宗亲联谊(台湾宗亲决定2015年第三次组团回乡祭祖)。
由于漳州阮氏与台湾、日本冲绳阮氏结下了深厚感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阮恬夫祖墓遇厦门北站西侧地段开发要我们迁移,台湾、日本冲绳阮氏一起向厦门有关部门报告,要求不迁移。2014年4月接厦门相关部门要强行迁移阮恬夫祖墓的通知。台湾、日本冲绳阮氏派冲绳阮氏我华会会长阮清光、台湾已86岁高龄的阮京带队共6人,6月30日到福建省和厦门市政府上访,据理力争,得到相关部门支持,正式行文答复,“原地保护阮恬夫墓”,如今信访时效已过,未接厦门市政府迁移阮恬夫祖墓的通知。没有台湾、日本冲绳阮氏的共同努力,单靠漳州阮氏的力量难于保住阮恬夫祖墓不迁移,这是寻根对接后经常互动,建立深厚感情的成果。
五、挖掘阮氏历史文化,提升祖祠文化品位
先祖遗留的物质遗产漳州阮氏宗祠“世德堂”,始建于1554年,属明代古建筑,经三次大修建(1745年扩建,1918年和1992年修建,2011年维修),保留原建筑风格。四根柱联简记漳州阮氏历史。但祖祠内还有很多空间,若能把阮氏文化挖掘出来加于充实,让后裔进入“世德堂”能清晰知道阮氏历史,从而提升祖祠的文化品位,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因此2011年初构思筹划,将历代贤人志士按房系辈份编写于左边墙上,既光宗耀祖,又是激励后人奋进,填补文史的记载。2011年祭祖前,将收集的初步资料上墙;两侧走廊墙上刻碑,记载世德堂修建碑记(原没有碑记)和捐资200元,按房系排列刻在碑上,让后人进入世德堂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哪一个房系和“世德堂”修建史。2013年第一版碑记已完成。这两块版面每次祭祖,吸引很多宗亲瞻仰,有的替已故长辈捐200元,名字刻在碑上,也出现祖孙三代均刻上碑,怕本家族碑上无名。这说明已得到宗亲内心的支持,待进一步完善后效果会更好。
目前,广西、日本冲绳阮氏贤人志士按房系辈份发给修改核对,修改稿已收到,其他待继续。2013年后又有捐款,待收集一定数量后再刻第二版。此项工作十分有意义,但工作量大,待后续。若有可能收集贤人志士资料,编印人物志,特别是现代人物志更能激发后人奋进。台湾阮京自传一书已编印出版。望有人继续完成后续工作。
阮其尾拟写
2015年5月23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