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23 09: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留阮氏游记》
k( I1 q! Z4 o- T5 _# V9 l/ b- s. r: Y; H9 u: v( [3 [+ x
宋代苏辙文章有云:“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我本一书生,喜欢舞文弄墨,竟投身家具行业,是以书生作家具,难免迂腐守旧,爱凡事寻个根由。2 u8 j2 l0 `" L0 h g' S# I
小时候,读家谱,隐约记得我阮家一世祖来自湖广省,那时大概小学五年级,对于地图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地图上找不到湖广省,问人无处,最后就把问题留在了心里很多年。
/ i# A7 k7 t, s+ g8 H后来读初中高中了,逐渐了解宋元明清朝到民国的历史,才清楚,湖广省是一总称,代指如今的湖南广东一带。但是也心生疑问,我一世祖自湖广来,那之前又是来自何处,还是起源就在湖广?
% R- k! E: ?6 v4 h O V( K' d大学时候,正是一手诗词文化一手篮球书法的自由发挥期。看到有《阮郎归》的诗词牌名,心里一阵得意,我阮家这个姓氏如此特殊,竟然列入诗词国度。细查之下,终于明白其根源。5 `" K$ L: ^4 H4 H
《阮郎归》词名用刘晨、阮肇故事:“《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归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A' R! Y: {7 `" X# t+ Y2 B作为词牌名,《阮郎归》常有凄婉黯然或思乡之意,抒发婉转清幽的情感。; @9 B: \, f$ y% o
毕业后做红木家具,逐渐了解到越南阮氏比较多,又生对阮氏发源地和现状的疑问和兴趣。
* W+ j. r0 r# V. M2016年,北京之行偶然路过天津阮宗堂祚清大哥处,其公司展馆以阮氏为名,与心相连胜似家,且其陈设一并兼有清雅韵味,与红木氛围相似,非常喜欢,又听大哥讲阮氏宗亲会在安徽合肥举行,顿时心生向往,但因生意的事错过终未成行。年底,在北京有缘到德清大哥家做客,大哥素雅风范,言家事切切温语,谈事业侃侃而谈,令小弟小妹敬仰效仿。
" m9 N% P' _2 Q+ v4 G2017年,再过天津,遇到沛霖大哥。大哥为人宽厚仁爱,一番热情接待,令我感动。又闻其为阮氏商会做了不少工作,受其感染,也更有心多了解和关注阮氏的信息。到了4月,在微信群里得知“5.20”阮氏宗亲会在尉氏陈留举行,心想这次终于可以和全国的家人们见见面了!
# n5 ?5 e! }( y! O5月19,河南尉氏终于成行。一早赶了早班机,到了郑州机场不过十点。出了机场,看到负责接待的宗亲们手里拿着的三角旗,阮—陈留郡,内心顿觉亲切。到了金沙湾酒店,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前台两三位宗亲在。登记后聊起才知道他们也是从浙江等外地提前赶过来的,更是心生敬意。而且,大中午了还没吃饭,就是留在前台怕有宗亲来了没人接待。
- u0 ~+ M8 k3 q- t+ D& u9 L4 P晚宴在二楼,大家一圈坐下来,互相认识同是来自广东的宗亲。有江门的,中山的,清远的等等。席间,荣耀大哥一段段讲述,把大家逗得笑的前仰后合。特别是关于越南阮氏的来源去处。同是中华阮氏族,华夏四处有儿女!
- z; r! F0 s( N* s5月20早上,用过早餐聚到门口,来自潮汕的宗亲手举大旗甚是威武雄壮,言语交谈中逐渐了解到潮汕地区的阮氏来源发展。, A8 g) v( E% P @" J
而后,大巴车同去阮籍先祖故地祭奠。一路乡间道,两面是平原。极目远眺去,不见炊烟但见树。临近故地,车辆成排,人山人海。横幅拱门处,眼见阮籍墓园四个大字,心想,祖先啊,多少年从纸面文章诗词故事中见到您,今天终于实地来看您了!
7 q# I; } y& y# c! ?走过一条水泥路,旁边是青青的麦田,而我们的先祖就静静地躺在一片麦田中。身前几番荣华灿誉过,身后默然平凡乡间留,竹林深处静曲幽,不闻琴声不闻语,国事时事世事沧桑去,麦地连连岁月有声只在风中言。
q+ T- g8 F- f6 E2 o7 J4 j5 M1 h, |这便是我们的先祖!! y. x; r! e) H/ ^2 {6 W/ }
圆圆的墓地,有碑文矗立叙说先祖当年,有供品陈列供奉待祭。一群小朋友手持琴弦,候在一边。列队祭拜。主持人一声“拜”,阵阵哀思顿时来。遥想先祖当年,豪杰文章满天下,治世不得痛哭流,外人可谓猖狂子,儿女后世心内然。我们的先祖,生在魏晋乱世,有报国治世平天下之心,但现实不允,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这份无奈,有人知而懂,有人不知亦不懂,赞誉骂名千年未了。其思其念,后人几人明。 ^, H5 M& L& n
不待结束,我走到拱门处拿起尉县编撰的县志。从中了解到,先祖阮籍教育其子,莫学其曹魏时的狂放不羁,晋朝已立,大丈夫立世当努力为之,造福世事。于此,我想,这或许才是先祖对于当年最好的解释吧!* h2 J' ~# c4 H/ Z& B$ f$ O
再一番路程,再到阮氏纪念园。场地开阔,建筑宏伟。祭奠。在园区,特别关注了阮咸乐队。阮咸,阮籍侄子,善乐。其所奏乐器仅有四弦,但是音律演奏具全,确是特别。后世早已忘却了乐器本名,而以“阮”代指。放在今日,或许先祖阮咸会是享誉海内外,不输于贝多芬的大家吧!
u( p: i2 s2 D+ V$ U* z典礼后去到了阮家小学,广东宗亲用餐在三楼。尝了河南风味的各色菜肴,实在太过丰盛了,酒菜上到一半,大家已经歇火停筷了。后面只听到话筒中宗亲的喊话:还有三分之一的菜没上!晚宴简单用餐后回酒店住下,翌日离开北上。
- s5 Z! T% `! e/ i7 i4 ]+ }尉氏陈留,来过了,我想我们带走的不止是故土的特产,更多的是对这片土地的追思,对宗氏共同的情怀,对先祖风范的敬仰,还有对自己的重新定位,对世事的理解和思考。岁月长河中,作为后世子孙,我们承先祖血脉,敬仰和怀念的最好方式,或许就是自强不息,令先祖荣光!立德,立功,立言!成其一者,即为不朽,足以光耀门楣,不负宗门!
/ d& d1 F5 J( z$ }* B- I0 h4 p% {" U
谨以此文感谢为宗亲会做出努力的宗亲!并与大家共勉!: F1 t! W+ D, ~5 Q/ d% K+ k) t. e
+ S# ^1 v% P* ]0 }——中山阮谦,2017年5月记于北京朝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