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2452|回复: 2

    姓氏寻根之“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 21: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个人都有姓,每个姓都有“根”。1949年以前,中国大陆的很多家庭,尤其是一些殷实之家都有自己的家谱或姓氏族谱,并视其为珍贵之物。然而,1949年以后,尤其是毛泽东他老人家亲自发动的臭名昭著的“文革”把一切传统中华文化统统毁灭,其中,家谱或者姓氏族谱也被当作“四旧”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致使涉及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重要文化信息及传承被破坏殆尽……
      今年7月初,本报收到“中国北京视普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视普”)的电子邮件。从该邮件中得知,北京视普将在海内外开展一项大型而广泛的“姓氏寻根”活动,并提出希望在匈牙利与本报独家合作进行宣传活动。
      北京视普认为,“盛世修家谱”,姓氏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家谱就是海外游子的根,通过追寻自己的根,与祖国的亲属、祖籍地建立联系。在08年奥运来临前开展舆论宣传,如果能利用姓氏的特点来激发广大媒体和读者的兴趣,并将此兴趣转化为关注态度,这对增强华人社会的凝聚力与对中国乃至匈牙利的关注热情都将有增无减。
      据介绍,本次“姓氏寻根”活动以推广中国传统姓氏文化、拓展全球华人的民族凝聚力为出发点,依托首都北京独特的媒体操作平台,在由首府各高校诸多领域杰出人才所构成的强大智囊团的带领下,组合成重量级采编队伍,利用各种人文技术手段挖掘出中国姓氏在当代全新的闪光点……
      本报十分赞赏北京视普的观点和动议,并以本报的相关资源与其达成并签署合作协议,开辟“姓氏寻根”专栏,在今后的每期报纸中连续刊载由北京视普提供的文章。
      另,本报根据旅匈华人以福建、浙江籍人居多的特点,已向北京视普建议先行提供黄、陈、林、叶、蔡、郑等姓氏的文章。除张、王、李、刘等“大”姓外,同时本报也希望其他姓氏,尤其是姓氏比较偏狭的侨胞向本报提出您的姓氏“寻根”的要求,以便请北京方面提前着手准备。



    1.jpg
    阮籍

    2.jpg
    阮姓始祖:臬陶


    3.jpg

    阮姓分布图
    4.jpg
    阮姓早期迁徙图

    三个起源,三段尘封的历史
    阮姓的起源有三:
      一、以国为姓。阮国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天中国陕西甘肃交界的泾渭流域。周武王灭商之后,阮国的子孙纷纷外逃,为了纪念故国,改姓阮。
      二、出自偃姓,属于皋陶(黄帝之子少昊之后,被奉为中国司法的鼻祖)后裔。皋陶生于曲阜,偃姓。皋陶后嗣有人以阮为姓。
      三、石姓改为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
    中国司法鼻祖—皋陶
      阮姓先祖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相传舜帝时,皋陶就被任命为掌管刑罚的“理”官,以正直著称。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为中国华夏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五刑”是皋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队内部的刑法,是一种军法;“刀锯”,指的是死刑和比较重的肉刑;“钻笮”,是轻微的肉刑;“鞭扑”,是对轻罪犯实施鞭打等较轻的刑罚。“五刑”是中国刑法的早期雏形。
      由于担任过掌管刑罚的“理”官和创立“五刑”,皋陶被后人尊为中国司法的鼻祖。
    陈留郡,见证阮氏的辉煌
      阮姓得姓以后,渐渐向中原地区迁徙,到达河南陈留郡(今中国河南省开封东南)一带定居下来。阮姓族人在陈留郡生息繁衍,魏晋时期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阮氏家族的发展在此时期到达了顶峰,连位高权重的司马昭都想跟他们结亲。
      从阮鄅开始,陈留阮氏家族开始兴盛。阮鄅是东汉大学者蔡邕的门人,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在当时与王粲、孔融等被称为“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与“三曹”(曹操、曹植、曹丕)、蔡琰一起活跃在当时的文坛上,备受瞩目。相传阮鄅任职曹操丞相掾(丞相助理)的时候,曾经跟随曹操出行。途中曹操让阮鄅写信给部将韩遂,阮鄅立刻在颠簸的马背上一挥而就。曹操看过之后,竟然连一个字都不能删减,由此可见阮鄅才华之出众。
      西晋灭亡之后,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陈留阮氏中有一批人向建康(今中国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迁移。当时陈留阮氏的迁移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长江中下游的江浙地区,一个是岭南的广州和交州。经过这次迁移,陈留阮氏大致形成了以河南、江浙和岭南为中心的三个集中分布地区。隋唐以后,阮氏在上述三个地区的基础上继续向四周迁移(主要在长江以南),逐渐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宋朝以后,阮氏在南方的繁荣胜过北方。虽然阮氏的重心开始向南偏移,但是“陈留”作为阮氏的郡望,仍然是阮氏宗族意识的寄托。
      如今的阮姓已经走出了偏居西北的黄沙漫土,走入了小桥流水的江南,走到了遥远的异国它乡。阮姓在台湾排九十三位,在日本、菲律宾和东南亚地区也都有分布。
    阮籍“哭穷途”,开创阮姓门风
      阮鄅的儿子阮籍是陈留阮氏家族的核心人物,他文采出众,放任自由,不拘礼教。他经常和当时的名士嵇康、刘伶等七人在竹林游玩,尽情饮酒作乐,因此被世人称作“竹林七贤”。
      阮籍年轻的时候,本来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但因为出生在魏晋时期,政治的不安和社会的动荡让他壮志难酬。面对严酷的现实,他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阮籍非常喜欢饮酒,常用“醉酒”的方法来逃避现实。他当过最大的官职是步兵校尉,也是因为听说步兵营里多美酒才对此官职感兴趣。担任校尉后,他就整天以酒为伴,对世事不闻不问。司马昭曾经想让儿子司马琰迎娶阮籍的女儿。阮籍并不乐意,但又不能与位高权重的司马昭发生正面冲突。于是阮籍干脆大醉六十日,司马昭因此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开口,只好作罢。
      阮籍的另一癖好,就是经常一人漫无目标的驾车闲逛。短则一天,长则半月,任由马拉着车走,他却在车上喝酒。车行到无路可走时,他就停下来放声痛哭,直哭到声音嘶哑,才驾车回去。这就是“阮籍哭穷途”,是他反现实的一种独特表现。
      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阮籍的“放任自由”。这种“放任自由”成为阮氏世代相袭的门风,自两晋至南朝开始对阮氏家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放任自由”的门风,在特定的时期,对于保全家族利益,积蓄家族实力,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到了东晋时期,社会稳定,门阀士族纷纷出仕为官。但阮氏家族成员依然我行我素、消极沉沦,缺乏奋发向上的入世精神。这无疑阻碍了家族的振兴发展,从而导致了阮氏后来的衰败。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阮氏家族既得益于“放任”,又失之于“自由”。
    越南阮氏源自中国?
      阮姓在越南的影响非常大。清朝中期,阮福映统一越南,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氏王朝。当时不少官员都被赐姓阮,阮姓成为越南最大的姓氏。
      翻开越南的历史,我们很清楚地发现,越南与中国联系非常密切。越南人数最多的京族(也称作越族),深受中国汉族文化的熏陶;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越南多次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或者是藩属国。
      越南阮姓和中国阮姓是否出自一系,由于历史的久远,已不可考证。但千百年来,经过战争、移民、通婚等融合,越南阮姓和中国阮姓关系已经非常密切。相传,今天的越南阮氏中就有《水浒传》中阮氏三兄弟(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的后人。据考证,阮氏兄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就出生在梁山边的石碣村,是众多梁山好汉中少有的土生土长的梁山人。招安之后,因为受朝廷迫害,他们带着梁山好汉的血性离开山东,逐渐迁移到南方对抗朝廷。阮氏兄弟的足迹遍布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直到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直到越南。
    阮氏后人:续写先辈的辉煌
      提到无声电影,我们自然会想到中国二十世纪初期的影后阮玲玉。她在其事业巅峰时期因感情问题自杀,留下了“人言可畏”的遗书,芳龄仅25,让人扼腕叹息。1993年,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为了纪念她邀张曼玉摄制《阮玲玉》专题电影,将一代名伶阮玲玉一生中最精华的片段横截出放映在世人眼前,颇受中国人的欢迎。可见阮氏在早期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越南共和国的缔造者胡志明原名叫阮必成,后因革命需要更名换姓。胡志明作为越南党政领袖,领导越南人民为保卫革命政权而斗争,使越南摆脱了法国殖民地的统治。之后,他又领导了越南北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统一祖国的斗争。胡志明是越南的“人民之父”,是越南人民信念、希望、意志、勇敢、自由和幸福的象征。2002年,中越双方合作拍摄了一部“跨国主旋律”影片——《阮爱国在香港》,在银幕上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发表于 2011-4-3 08: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看到《阮爱国在香港》这部电影,听说胡志明因革命需要随外婆家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4 15: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阮汝科 的帖子

    本来是要点击“顶”的,一不留神不小心点击到了“踹”,真对不起。少文兄:不知能否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