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11 16: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我找到我的亲人了,真心感谢阮氏网站
本帖最后由 阮班稷 于 2011-5-15 09:17 编辑
我是听现在真字辈的八十多岁的老人说的,我只是收集整理了一下,老谱听说在文革时抄家被烧,没有记录了。只是听说。
我现在将他说的,我整理的资料放在网上:如下
阮姓祖先的来历及家谱
阮真铭
我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工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国民经济逐年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真正过上了幸福生活的好日子,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现在为了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正确认识我们的祖先来之不易,更要了解我们祖先的来历,现将我所听老前辈的传教和我现在还不完全的记忆情况简单向后代介绍一下:
我们的祖先的发源地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的一支阮姓,在300年前全国各地到处兵荒马乱,温疫盛行,水旱灾害连年发生,粮食颗粒无收,病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有的无人开门,甚至全家死亡,田地无人耕种,年年发生饥荒,特别是湖北、四川非常严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采取了紧急措施,将人口来了一个大的调整,在全国各地人口多的地方调到人口少的地方,从而恢复生产,发展生产,安排好人民生活。
那时,我们的祖先就响应国家号召,就报名参加移民,所以就到了湖北省分配到各地挽草为业,开荒种地,来时还立下了决心书,决心是:“江西来湖广,挽草来开荒,决心创大业,子孙万代祥。”
开始发源地的祖先叫阮克沛,据了解他有四个儿子,在决定要走的时候,他召集四个儿子说怕以后时间长了搞乱派系,因此共同商量又造了二十八辈家谱继续传给后代,其家谱是:
志 尚 德 行 全 本 真
正 修 之 道 再 宽 仁
厚 嗣 恒 寿 传 家 法
永 远 运 照 世 泽 兴
在临走之前阮克沛又同四个儿子商量,就说我们这一走之后,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会面,现在我们就将家里的一口铜锅分为四块,你们四人一人一块,作为我们一家的依据,今后不管若干年会面时只要此锅能够合拢就证明是一家人了(据历史考证:此说为铜锅阮的来历,我们属于铜锅阮的后代)。
但是在起程之时,据说他的小儿子不同意和他们一块走,当时阮克沛就决定不要他一路来,任意他到何方并责令他今后不能再跟我们姓阮了,小儿子也气急了,当面就说,我不姓这个“阮”了,以后我就姓这个“冉”了。
听祖辈传下来说,前三个儿子都在湖北,大儿子阮庭新落在洪湖县,二儿子阮庭建落在枝江县,三儿子阮庭孝落在五峰县,小儿子阮庭贵到四川去了。现在四川大部分都是这个“冉”姓。
到枝江来的这个公公就是阮庭建,他的儿子叫阮志和就落在我们这个地方,阮志和死后,他的坟墓就埋在现方大金屋后面,阮志和的儿子阮尚荇的坟也埋在现在红港五组的地方(原来的大坟坝),阮尚荇的两个儿子阮德厚、阮德宽的坟埋在现在的红港四组的田当中,解放前,我们阮姓都是集中插青时间两天(包括临江的阮姓在内)。
在300年前后阮志和就在这里挽草为业,开荒种地,闲时就下河捕鱼,当时阮姓人大部分都会捕鱼,其后代大部分都落在了长江一带。
在200年前后,阮姓人口发展多了,祖宗们又商量修了一个祠堂,地点就在枝江县江口镇背后龚家闸,每年还召开一次阮姓代表会议,总结当年开支及收入情况,安排下一年的工作一直到解放。
阮真铭手笔、阮清正整理
2009年4月
我是阮行礼的后代,我家旁有他老人家的坟墓。上面有后代的记载。其它不详。
现在宜昌市、枝江、五峰、长阳、古老背等地阮氏人口众多。多为真、正、修、之辈的人。
您能不能将您手中的老谱或者资料传给我。谢谢。QQ 349804894
|
|